央視網消息:不久前,商務部宣佈,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三年行動。建設一刻鐘便民生活圈也就是在社區步行15分鐘,大約一公裡的范圍內,推動不同的業態進駐,以滿足居民購物、餐飲、養老、托育、文化、休閑、健身等方方面面不同的需求。從2021年起,全國已有80個地區試點,建設瞭1402個生活圈,其中有不少是為老舊小區而建。但是老舊小區空間不足,是在建設過程中普遍面臨的一大難題。

商務部研究院副院長 張威:早年的社區在建設的時候對這一部分沒有考慮的那麼的周全,所以現在出現瞭老舊小區裡面,比如商業設施沒有那麼齊全,所有的東西可能都固定在那瞭,我們解決的就是如何盤活存量的問題。

如何盤活存量,找出可利用空間,增加便民設施?近年來,各地各部門想瞭不少辦法。北京和平裡北街,一輛“退役”閑置的公交車經過改造變成瞭一個小型菜場。浙江杭州廢棄核酸亭改造成瞭亞運青年微站,向市民提供便民服務。廈門東渡片區利用老舊小區改造之機整合低效閑置空間,建設鄰裡食堂等。

商務部研究院副院長 張威:把社會上一些閑置資源跟社區居民消費需求更好結合,帶動社會資本來增強市場化的投入,滿足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需求。各傢有各傢的難處,但各傢也都有各傢的高招。

柔性管理 制度性改革創新破解程序難題

問需於民,問計於民,缺什麼補什麼,是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的建設宗旨。

記者調研發現,老舊小區打造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碰到的普遍難題一是小區空間不足,另一個就是空間規劃用途與使用用途不相符,在變更用途方面遇到政策上的掣肘。

北京廣安門外街道茶馬南街社區是以茶產業為主的大型商住混和社區。這裡茶鋪林立、商業發達,但是周邊居民的休閑活動空間受到瞭大幅擠壓,他們很希望有一個公共活動空間,在裡面能有閱讀區、體育運動區和小劇場等等。

經過多方尋找,好不容易在茶城裡找到瞭一個閑置地下倉庫。但是新的問題隨之而來,這個倉庫在規劃時就明確要求隻能用於倉儲貨物,不能進行別的用途,這下街道辦也犯瞭難。

解決這樣的難題,需要的是政策上的突破。

北京市西城區商務局副局長 劉軍:房管部門進行備案,可以用於便民服務設施,但是就說便民服務設施主要指的是商務局下屬的那幾類基本便民服務設施。

他們順利將倉庫空間的使用范圍變更為便民服務,這樣,閱讀區、體育活動區、理發店等都能夠進駐瞭。但是,小劇場還是被卡在瞭門外。

廣外第三空間負責人 李楠:如果不商演的話是可以的,商演的話,小劇場不在商務局列的(便民服務)清單裡頭。

最終,在確定便民活動空間大部分時間用於公益,小部分用於經營後,西城區多個部門決定共同做一個突破,老百姓心心念念的小劇場終於落成。平日,這裡就成為瞭社區活動的聚集地,周圍社區的老年合唱團就在這裡免費排練。

5月20日,小劇場迎來瞭首場商業演出。

商務部研究院副院長 張威:政府不是選手,政府更多的是解決一些靠市場的力量沒有辦法解決的問題,通過政府的介入引導,能夠讓整個模式運行起來。現在,我覺得,各個部門在積極努力在守住,比如說安全風險底線的前提下,進行柔性的管理,進行傳統流通治理領域的制度性的改革和創新,更好提升人民的幸福感、滿足感。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