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出生的王子煬現在國外讀研,說起父親,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小學二年級父親冒雨背自己去看病的場景,“外面下著瓢潑大雨,爸爸背著我,敲瞭一傢又一傢診所的門,跑瞭很久才看上病,這時爸爸的身上早已濕透瞭”。
王子煬說,父親平時很古板、嚴肅,但與父親溝通後,他發現瞭父親的另一面,也願意更多地向父親表達自己的感情。
在很多人心中,“父親”兩字承載瞭太多。父親節到瞭,你會向父親表達你的愛嗎?
63.9%受訪青年會在父親節表達愛,28.3%想表達但不好意思
山東的葉靜是獨生女,這兩天她正在挑選父親節禮物。“以前不太有這方面的意識,不怎麼在意過節的儀式感。但近幾年我開始意識到,父母是期待收到孩子的祝福的。看著他們一天天變老,我希望能更多地表達自己的愛意。”
被問及給父親準備什麼禮物時,葉靜表示會選擇父親用得上的,“不能光有花架子。爸爸看重實用,禮物要送到他的心坎兒上”。
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於父親節前夕發佈的一項有1001名青年參與的調查顯示,92.1%的受訪青年想在父親節表達對父親的愛,其中,63.9%的受訪青年會表達,28.3%的受訪青年坦言想表達,但不好意思。
進一步來看,受訪90後青年每年都會表達愛意的比例最高,為42.2%。受訪獨生子女(39.5%)比非獨生子女(26.9%)更積極,同時,非獨生子女中不好意思表達的比例是34.0%,遠高於獨生子女(19.1%)。
王子煬為父親準備的禮物很簡單,“一早會給父親發一條語音祝他節日快樂。去年我在傢,還開玩笑地附瞭一句‘我可以離傢出走送你們一天清凈’,爸爸媽媽很開心地笑瞭。”
王子煬說,以前的父親節都是媽媽提醒自己,但如今他自己也能記得很清楚。“我每次回國也會想著給爸爸帶禮物,會買他喜歡的小玩意。”
王子煬覺得,對長輩的陪伴最重要。“中學時爺爺患瞭癌癥,我每周都會去看他。當得知爺爺因為我不努力學習而傷心後,我開始認真學習,考試成績很理想,也讓爺爺瞭瞭一個心願。這兩年,外婆年歲大瞭,不管多忙,我每年都會抽時間去外婆傢,陪她買菜做飯、散步逛街,聽她嘮叨、發牢騷,卻也很幸福。”
成長中父親的影響:性格養成、責任擔當、為人處世排在前三
葉靜的父親是一名公職人員,工作非常忙,這讓她小時候沒有太多與父親深入交流的機會。“小學時,我每天放學後幾乎都是在同學傢的‘小飯桌’度過的。到瞭高中,一去學校就是一整天。還好近兩年,父親不那麼辛苦瞭,我們之間的交流多瞭很多。”
“我有段時間情緒比較低落,爸爸沒有刻意寬慰我,但會經常問我‘你有什麼想吃的嗎’,然後就去給我買,問我‘你有想去的地方嗎’,然後就陪我去。”王子煬表示,爸爸是他堅實的後盾,“有爸爸在我很安心”。
調查中,67.8%的受訪青年表示父親在自己的教育成長中參與得多,另有32.3%的受訪青年直言參與很少。具體來看,受訪90後父親參與度相對更高,為73.8%,獨生子女的父親參與度(74.9%)明顯高於非獨生子女(63.2%)。
“父親經常教導我,不要總看別人的短處,要多看長處。與人相處時,要包容,不能太強勢。這兩點讓我在社交中受益良多。”葉靜說,父親為自己樹立瞭表率,如今自己也做到瞭。“在朋友眼裡,我是一個沉穩、有思想又溫暖的人。”
“在傢庭中,爸爸一向是默默、堅強地獨自扛下一切,是他教我做一個有擔當的人,對我的人生觀影響最大。”王子煬說,父親總強調男人要有責任感,在事業上父親遇到挫折也沒想過放棄。“在傢庭責任與擔當這一塊,我覺得他做得十分出色,也深深地受到瞭感染。”
福州某小學教師張魏璐說,在自己還未成年時,父母就離婚瞭,因此沒怎麼感受到爸爸的關心,在自己成長中爸爸的參與也不多。“我的性格一度非常內向、懦弱,在學校是‘透明人’。直到高中、大學,才交到朋友。我從未見過父母恩愛的樣子,這讓我在感情中容易患得患失,經常不知如何與另一半相處。”
成長中,父親在哪些方面對自己的影響大?性格養成(49.1%)位列第一,其次是責任擔當(45.4%),第三是為人處世(44.4%)。其他還有:價值觀建立(38.3%)、情感支持(27.7%)、規則意識(26.1%)、自信心樹立(23.9%)、生活技能(23.8%)等。
受訪青年最期待的父親角色,“陪伴者”位列第一
“我對電視劇《隱秘的角落》裡的一幕印象極深,小男主朱朝陽的媽媽總強迫他喝熱牛奶,不管他是否願意。現實中很多父母也有類似的情況,他們自以為對孩子好,可未必知道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麼,親子間的隔閡就這樣產生瞭。”葉靜覺得,父母應該多傾聽孩子的聲音,對孩子多一些理解和支持。
在張魏璐看來,爸爸很重要的一個角色應該是孩子的引路人。“在傢庭分工上,往往是媽媽在瑣碎事情上操心多,爸爸應該騰出更多時間幫孩子打開眼界,帶孩子瞭解廣闊的世界。而且在很多孩子心中,爸爸是英雄,有著很酷的形象,他們更能教會孩子無懼困難。”
張魏璐認為,父親的陪伴能對孩子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在班上留過一個作業,讓父母與孩子進行親子閱讀並拍照留念。絕大多數都是媽媽出鏡,隻有一位爸爸出鏡瞭,在陪女兒認真地讀書。看照片我能感受到這位父親花瞭很多心思在女兒培養上。同樣地,他的女兒在班上的表現也很優秀。”
受訪青年希望父親扮演什麼角色?陪伴者(64.8%)排在第一位,其次是引領者(62.4%)。其他還有:支持者(50.7%)、決策者(36.2%)、參與者(28.9%)。
王子煬說,自己的爸爸給人感覺比較古板,父子倆的關系也很傳統、嚴肅。“但我身邊有同學與父親相處得十分親密、無話不談,我很羨慕,同時也很好奇我的爸爸心裡想的是什麼,想去瞭解他。”
當與父親嘗試溝通後,王子煬感覺“像打開瞭一扇門”,“發現瞭一個完全不一樣的爸爸。他有很多故事,這些過往經歷能支撐著我走得更篤定、從容”。
王子煬認為,“父親”在一個人成長過程中,扮演著很多重要角色,陪伴者、參與者、支持者、引領者,缺一不可。
參與本次調查的受訪青年中,38.7%為獨生子女。59.5%為女性,40.5%為男性。05後占1.2%,00後占28.1%,95後占22.7%,90後占25.6%,85後占22.5%。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杜園春 實習生 丁香雪鈺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