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鳥類,是大自然最靈動的飛羽精靈,在生態環境和人類生活中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據《世界保護益鳥公約》,每年的4月1日為“國際愛鳥日”。

  眼下,在我國境內,候鳥正在接力北遷。濕地生態系統是候鳥的重要棲息地,在我國漫長的海岸線上,自南向北,一個個濱海濕地,仿佛驛站一般,成為鳥類遷徙通道的移動傢園。

  中華鳳頭燕鷗北歸先遣隊已經抵達中國

  中華鳳頭燕鷗是全世界最為珍稀的候鳥種類,主要棲息、繁殖在中國。每年4月,外出越冬的中華鳳頭燕鷗就會返回中國,開始求偶、繁殖。據最新的觀測反饋,中華鳳頭燕鷗北歸先遣隊已經抵達我國福建。

  茫茫大海上,包括大鳳頭燕鷗、鷗嘴噪鷗等不同的鷗類都選擇在這片海域上的浮球板上逗留。而對於全球種群數僅有150隻的中華鳳頭燕鷗,尋找起來仿佛“大海撈針”。對於在海面上拍攝視頻,無疑是個挑戰。

  在觀測瞭半小時後,拍攝團隊終於在候鳥群中發現瞭黃嘴但嘴尖有黑色的燕鷗,經過確認,這就是“神話之鳥”中華鳳頭燕鷗。鏡頭裡,這對時而四處張望,時而用嘴端梳理羽毛的就是中華鳳頭燕鷗。

  “神話之鳥”中華鳳頭燕鷗全球約150隻

  中華鳳頭燕鷗因其嘴尖有黑色,也被稱為“黑嘴端鳳頭燕鷗”,全球種群數估算約為150隻左右。由於極為罕見、蹤跡神秘,被譽為“神話之鳥”。

  中華鳳頭燕鷗在海岸、海島巖石、海邊沙灘和海洋上活動,主要棲息於海岸島嶼,喜歡在海水深度淺且離岸近的區域活動。

  它的第一次的標本記錄是1861年在印尼采集,其後,其標本被采集最多的地點,是在我國的山東和福建沿海。1937年,在青島附近的島嶼科研人員最後一次采集到21隻標本,之後長達半個多世紀再無記錄,學術界推測此物種已經滅絕。

  2000年6月,臺灣鳥類攝影師在馬祖列島偶然重新發現瞭中華鳳頭燕鷗,引起瞭國際鳥類學界的廣泛關註。

  2004年8月,在浙江寧波韭山列島,發現瞭第二個繁殖群體,包括約20隻成鳥,它們混群在近4000隻大鳳頭燕鷗中。大鳳頭燕鷗跟中華鳳頭燕鷗長相非常相似,隻是它們的嘴尖和羽毛顏色有所不同。

  閩江河口濕地:候鳥北遷正接力進行

  閩江河口濕地國傢級自然保護區是福建省面積最大的原生態河口三角洲濕地,擁有鳥類313種,中華鳳頭燕鷗從南方遷徙而來,即將途經這裡覓食停歇。眼下,閩江河口濕地的候鳥北遷正在接力進行。小天鵝、鴻雁、黑臉琵鷺等越冬候鳥已經開始向北啟程。

  在閩江河口濕地的一片淺灘上,幾隻黑臉琵鷺,自由自在地覓食嬉戲。黑臉琵鷺是國傢一級保護野生動物,與中華鳳頭燕鷗、勺嘴鷸並稱為“閩江三寶”。這幾年越冬期,閩江河口濕地保護區記錄到的黑臉琵鷺最高數量達到瞭177隻。隨著遷徙季的到來,保護區內黑臉琵鷺已經開始向北方繁殖地遷徙,還有部分黑臉琵鷺從更南地區抵達這裡,進行短暫停歇後繼續北上。

  由於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和重要的生態價值,2022年9月,閩江河口濕地被列入《世界遺產預備名單》。如今,保護區正積極推進濕地生態保護修復,加快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的腳步。

  據瞭解,近年來,閩江河口濕地通過互花米草除治、退養還濕等濕地生態修復工程,讓濕地服務功能得到瞭明顯改善。同時,通過常態化監測、劃定瀕危鳥類核心區等措施,來加強巡護管護,為候鳥遷徙保駕護航。最新調查數據顯示,閩江河口濕地共調查到鳥類105種,數量超過12000隻,其中,國傢一級保護鳥類3種,黑臉琵鷺、勺嘴鷸等珍稀瀕危水禽數量均超過全球數量的1%。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