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山西省長治市沁源縣是黃河的一級支流沁河的發源地,也是山西省生態環境最優良、自然風光最優美的地區之一。透過自然的光影,我們一起來探索當地河流治理的模式。

旭光初現,記者跟隨志願者走進位於城區的沁河河道,在這裡不僅可以一睹這條從鄉村炊煙間經過的著名河流——沁河的風采,而且可以觀賞到黎明時分的專屬視覺福利——鳥。在觀鳥志願者的帶領下,記者走近一處水草豐美、地勢平闊的河段。

一群十來隻黑鸛正紮堆站立在清淺的河水裡尋覓美食。它們旁若無人,低頭忙碌啄取著水中的小魚,略有差異的身高與羽色,提示它們中有正在育兒的成鳥父母,也有去年孵化出來,羽毛還在蛻變中的亞成體。黑鸛是世界級瀕危珍禽,因珍稀程度不亞於大熊貓而被稱為“鳥中大熊貓”,此時成群出現在一條兩岸車水馬龍的鬧市河道裡,令人驚艷且驚奇。

志願者 段旭剛:剛才9隻,現在13隻,我剛剛才看見。

據瞭解,作為黃河重要支流的沁河,是由無數條清溪小河共同構成的綜合水系。這些幹支河流如葉脈一般廣佈交錯,穿村過戶。沿著河流的脈絡,隨時可能見到各類野生禽鳥嬉水覓食的景象,構成“一溝清水一溝鳥”的奇觀。這溝蜿蜒數百公裡之長,卻常年保持在Ⅲ類水質以上的清水,凝聚著沁源人保水治水的勤勞與智慧。

記者發現,河道中每相隔不遠,便會出現一片蔥蘢的蘆葦蕩或者是由其他植被形成的濕地,面積從數十到數百畝不等。實際上,流經沁源縣的河段極少會生長野生蘆葦,這些葦塘濕地幾乎全部出自人工之手。

山西省沁源縣林草局工程師 趙紅兵:這片蘆葦蕩的面積有100多畝,全部是人工種植的。人工種植蘆葦以後,它的根系對沁河起到一個很好的過濾作用,同時蘆葦也給鳥兒們提供瞭一個非常好的棲息環境。

由於沁河穿過多個村莊,居民生活污水的排放與處理,也在考驗著當地對河流的治理能力。近兩年,山西省沁源縣就沁河治理開啟瞭專項工程建設,積點滴之功,力保“一泓清水入黃河”。

山西省沁源縣副縣長 郭紅艷:在項目建設中,對沁河及支流所涉及的44個行政村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進行瞭完善,疏浚河道40.8公裡,新建堤防10.9公裡。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