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傢的首要任務”。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5月11日起,中宣部組織中央主要媒體和有關地方媒體開展“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主題采訪活動,深入一線,充分報道基層一線高質量發展的有益經驗、亮點成就。“高質量發展調研行”首站來到的是包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三省一市在內的長三角地區。這是一片高質量發展的熱土——不到全國4%的土地面積,創造瞭全國近四分之一的經濟總量。調研有些什麼發現呢?
長三角地區是中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這一個月以來的調研中,媒體記者走進一個個企業、鄉村、生產現場和科研場所,探尋一個個鮮活場景,發掘背後隱藏的高質量發展的密碼。
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董煜:“高質量發展是要求貫徹新發展理念的發展,作為全國發展的重要龍頭,中央賦予長三角發展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建設全國高質量發展樣板區,特別是要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在長三角地區進行實驗和探索。”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向“新”而行,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正在成為長三角地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主要抓手。
安徽是傳統的農業大省,但現在,一系列新興產業如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等正在蓬勃興起,為當地高質量發展開辟瞭新賽道。現在,安徽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在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占比已經超過40%,並形成瞭4個國傢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科大訊飛是合肥市人工智能龍頭企業。此前,企業研發的人工智能技術,主要搭載在自傢和合作夥伴的產品中。近年來,科大訊飛專門搭建瞭一個開放平臺,共享技術,支撐眾多開發者,構建更多的應用。
馮海洪是一名科研技術人員,正是在訊飛開放平臺的技術支持下,他完成瞭智能語音鼠標的研發。
在合肥市高新區,以訊飛為龍頭,這個圍繞智能語音和人工智能領域的產業園區,產業鏈不斷完善,現在已經有1000多傢企業入駐,從業人員超過5萬人,形成瞭一個千億級的產業集群,被稱為中國“聲谷”。
安徽省發改委副主任徐志:“在推進產業發展過程中,我們建立瞭由省領導牽頭的十大新興產業專班,每個產業專班都有商協會、龍頭企業、資本機構、專傢團隊加盟,全過程參與產業發展規劃、方案、政策的制定工作。”
中國“聲谷”是長三角地區培育新興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目前,長三角地區已經形成14個國傢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這些集群正在成為產業創新發展的新高地、區域經濟增長和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新產業的興起帶來經濟新增量,但同時,也有很多傳統產業增長乏力,甚至逐漸沒落。如何以新的“增量”帶動舊的“存量”?很多地方都在探索。制造業大省江蘇,正在實施“智改數轉”3年行動。
調研中,記者來到南京浦口區的一傢集成電路生產企業。經過近年來的數字化改造,這傢企業的產線自動化水平已經達到90%。但集成電路生產的上下料環節,由於對精細化程度要求較高,一直還是人工操作,為提高效率,企業決心對上料環節進行數字化改造,啃下這最後一塊產線升級的硬骨頭。
企業缺乏配套資源,也沒有能力技術攻關,因此這一步數字化改造一直沒有進行。和這傢企業一樣,許多中小企業面對轉型升級,都不敢轉、不會轉,而這正是江蘇制定“智改數轉”政策的出發點。由工信部門牽頭,江蘇投入專項資金,幫助建成一批轉型升級示范企業,以點帶面,並專門打造瞭“智改數轉”服務商資源池。
瞭解到這傢集成電路生產企業的需求後,工信部門帶著專業服務提供商一起上門,詳細瞭解情況,並制定瞭兩種解決方案,供企業參考。
據統計,2022年,江蘇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37.3%,位居全國首位。2022年年底,全省信息化、工業化融合發展水平達到66.4,連續八年位居全國第一。在孕育新興產業的同時,大力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這樣的發展思路,讓江蘇的高質量發展進入快行道,交出瞭一份亮眼的答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實現依靠創新驅動的內涵型增長。那麼如何從源頭上激發創新活力?長三角地區在機制、體制上也不斷探索、嘗試創新。
在復旦大學的力學實驗室裡,記者見到瞭36歲的青年科學傢徐凡。他正在做一項基礎研究:研制一款用激光驅動的宇航光帆,實現光年距離的太空探索。宇航光帆顛覆瞭現有航天器的基本原理,聽起來近乎科幻,許多專業人士都表示目標遙不可及。但這個基礎研究,卻得到瞭上海基礎研究特區計劃的支持。
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基礎研究處處長宋揚:“隻要大方向對著國際科技前沿,或者對著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需求,同時科研人員本身也有潛力、有動力、有情懷做一些長期潛心研究的工作,我們覺得支持下去一定會有成果。”
基礎研究是創新的源頭,但因為耗時長、風險高、難度大,長期以來,很多地方都對基礎研究的投入缺乏動力。基礎研究薄弱,嚴重制約瞭我國產業創新能力的提升。為支持從0到1的原創性探索,2021年上海首創瞭基礎研究特區的新模式,徐凡老師所在的復旦大學等3傢機構入選成為首批特區。市政府每年向每個特區投入2000萬元,研究資助持續5年。同時,權力真正下放,相關科研機構和院校擁有充分自主權,可以自由選題、自行組織科研、自主使用經費,並且在考核目標上接受失敗,允許試錯。
有瞭穩定的資金支持,這兩年,徐凡的科研進展很快。他從失水的百香果獲得啟發,研發出瞭一款褶皺形貌智能軟抓手,可以應用於清理太空中微小的垃圾顆粒,這項成果發表在國際重要的科學期刊上。
記者在調研中發現,高質量發展絕不僅僅是城市發展的關鍵詞,農村的高質量發展同樣讓人振奮。在浙江廣大農村地區,當地政府和群眾不斷探索新發展路徑,激發內生動力,因地制宜走出瞭一條鄉村高質量發展之路。在浙江杭州臨安區洪村村,記者遇到瞭考核團正在對村裡的鄉村運營師進行年度考核。
浙江省旅遊協會鄉村文旅振興分會秘書長錢昌欣:“最重要的是考核運營商所引進的業態、所打造的產品,跟村集體有沒有發生關系,跟村民有沒有發生關系。”
浙江是中國美麗鄉村首創地,近年來建設瞭一批整潔宜居的美麗鄉村。然而,怎樣讓美麗鄉村產生經濟效益、讓群眾共享建設成果,許多鄉村都面臨村集體經濟不足、產業單一等問題。
杭州市臨安區青山湖街道洪村村黨委書記蔣賢福:“村莊是美麗瞭,但是沒有人來,哪來的收入?怎麼樣把村裡的資源、資產變成資金?必須要有經營頭腦的人來。”
要用專業的人來幹專業的事。幾經探索,2017年臨安區政府決定由政府搭臺,引入鄉村運營師,為村裡發展出謀劃策、運營產業。就這樣,洪村村有瞭專業的鄉村運營師。經過3個月細致“摸傢底”,找到瞭打造企業團建、時尚消費基地的新定位。現在,這裡的經營項目紅紅火火,留在村裡的老人、婦女也被激發瞭熱情,忙著做農傢飯、參與各種經營。運營團隊出智慧、村集體出資源、村民們出力,三方資源都被調動起來,激發瞭村莊的內在活力。
浙江省農業農村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蔣偉峰:“鄉村運營不僅僅是打造鄉村旅遊景點,而是通過鄉村運營,對鄉村進行整體策劃、全面操盤,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鄉村的景觀價值、文化價值、康養價值、休閑價值、教育價值等多元價值不斷顯現,高品質的鄉村振興不斷得以實現。”
新興產業蓬勃興起、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創新生態不斷完善、鄉村振興積極探索,長三角地區各揚所長、協同發力,正推動高質量一體化發展邁上新的臺階。數據顯示:一季度,滬蘇浙皖國內生產總值(GDP)總量逼近7萬億元大關,GDP增速均保持穩定增長,呈現出經濟持續復蘇回升的良好發展態勢。
長三角作為中國經濟的重要增長極,在國傢現代化建設大局和全方位開放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今年以來,長三角經濟承壓前行,不僅“底盤”穩固,而且亮點紛呈,彰顯瞭三省一市高質量發展的韌性與底氣。三省一市共繪一張圖、同織一個夢,在中國式現代化的道路上不斷開拓創新,展示出一個高質量發展的“樣板”,也標註著新時代改革開放新高地的新“高度”。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