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制度之異”變為“制度之利”,粵港澳融合發展進入新階段。圖為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南方日報記者 許舒智 石磊 攝

  粵港澳大灣區在全國新發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站在位於深圳福田的平安金融中心116層環視一周,三地風光盡收眼底,氣象萬千。身後,從南沙港起航的萬噸貨輪穿過港珠澳大橋駛向大海;眼前,從東莞虎門港綜合保稅區始發的貨物正從香港國際機場飛往全球。

  2022年,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超13萬億元人民幣,距建成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更近一步。今年,它承載瞭更多期待——成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范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

  作為深化改革開放的大機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這篇大文章,廣東如何寫好?近日,記者走進廣州、東莞、佛山、深圳、珠海多地,從經濟一線尋找線索答案。

  大港大橋築起大通道

  雨後初霽,廣州港藍天雲湧,海風獵獵。南沙港區四期自動化碼頭邊,林立的塔吊下,北鬥導航無人駕駛智能導引車自如穿行。這裡有不少“之最”——世界海上交通史上唯一2000多年長盛不衰的大港,全國最大糧食中轉港、最大的內貿集裝箱樞紐港……也是我國重要的汽車樞紐港、非洲和東南亞航線樞紐港。

  港口是鏈接國內外市場、暢通“雙循環”的重要樞紐和節點,也是粵港澳大灣區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內容,具有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作用。“作為我國能源、原材料物資運輸和南北商品交流的交通樞紐,廣州港2022年貨物吞吐量6.56億噸,居全球第五;集裝箱吞吐量2486萬標箱,居全球第六。”廣州港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宋小明說。

  今年1—5月,南沙港區完成貨物吞吐量、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分別增長4.0%、6.7%,其中外貿集裝箱同比增長10%。今年前四月,廣州港集裝箱船舶在港停泊時間綜合效率在全球主要港口中位居首位。

  作為新一代智慧港口,廣州港南沙港區四期工程是全球首個應用北鬥導航系統和5G通信的自動化碼頭,並在全球率先采用新一代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技術路線。據介紹,未來廣東將加快建設廣州國際航運樞紐,把廣州港打造成為新時代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

  從珠江入海口順流而下,大灣區互聯互通正進一步加速邁進。就在11日,深中通道海底隧道順利合龍,深圳和中山兩市在伶仃洋海底“正式牽手”。再往南走,港珠澳大橋長虹臥波,在陽光照射下遒勁蜿蜒。

  “2018年大橋通車後,我們成為第一傢通過港珠澳大橋向香港市場供應鮮活海產品的企業。受益於大橋和口岸通關環境不斷優化,近年來我司捕撈及養殖類海產品供港業務穩步增長,目前在香港市場占比約25%。目前通過大橋口岸出口海產品逾1.5萬噸,出口額超15億元。”珠海海淼水產有限公司總經理翁錫鵬說。

  體制機制聯通促發展

  “足不出‘澳’就可以開辦橫琴企業。”6月11日,來自澳門的天網智控科技(珠海橫琴)有限公司商務發展總監梁一毅告訴記者:“想來內地投資發展,以前還擔心不瞭解這裡的商事登記制度,包括要準備什麼材料等。合作區商事登記‘跨境通辦、一地兩註’機制,很好地解決瞭這些問題。在不改變琴澳兩地法律規范的前提下,通過兩地政府部門準入機制對接、跨境聯動服務,實現開辦企業可在澳門‘一站式’辦理,極大便利瞭跨境投資者。”

  日前,廣東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規則銜接機制對接的第一批20個典型案例公佈:財政科研資金實現跨境撥付使用,“港澳藥械通”……規則機制“軟聯通”的縱深推進,把“制度之異”變為“制度之利”,讓粵港澳三地合作更深入,融合發展進入新階段。

  在東莞—香港國際空港中心內,一批電路板在“一站式”辦理好海關手續、完成航空安檢和打板後,即將通過海運直達香港機場裝機,發往全球。

  今年4月18日,空港中心正式運行,作為全國首個直達機場空側的跨境海空聯運項目,空港中心在全國首創跨境安檢前置,通過在東莞設立香港機場貨站,將出口貨物集拼、航空安檢、打板,以及進口貨物拆板、理貨等功能延伸到內地。企業經香港機場進出口貨物在空港中心就能實現“一站式”直提直裝。

  “通過空港中心出口貨物通關快捷很多,從貨物裝車到完成所有報關、查驗等環節並運至香港機場,全流程隻需不到1天時間,操作成本降低30%。”華海科技物流供應鏈(香港)有限公司總經理曹浩聲說。

  黃埔海關綜合業務處副處長蔡羿瑋介紹,預計2025年首階段全面建成後,年貨物處理能力將超100萬噸,讓更多廣東造“絲滑”飛全球。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深圳前海的建築森林中,高283米的“U”型大廈卓越前海壹號引人註目,深圳國際仲裁院就在這裡。

  作為粵港澳地區第一傢仲裁機構,深圳國際仲裁院創設於1983年,開創瞭聘請境外仲裁員、中國仲裁機構合並等諸多先例。2021年正式加掛“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仲裁中心”後,這裡持續深化與港澳合作,建設面向全球的國際仲裁中心。

  “跨國訴訟成本高、周期長,對雙方當事人消耗極大。前海國際商調中心組建起來自三十多個國傢和地區的國際調解員團隊,以‘四兩撥千斤’方式,讓一場曠日持久的商事爭議很快消弭於無形,為粵港澳大灣區、‘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法治支撐。”深圳前海國際商事調解中心執行主席兼秘書長溫貴和舉例,像經營貸金融糾紛,不到1周就能調解完成,履約率達到96%。

  2022年,深圳國際仲裁院仲裁案件當事人涉及38個國傢和地區,總爭議金額人民幣1272億元,躍居亞洲第一、全球前三。截至目前,深圳國際仲裁院當事人覆蓋137個國傢和地區,仲裁員覆蓋114個國傢和地區。

  創新創業闖出新天地

  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為地方高質量發展構築強大的“引力場”。

  來自芬蘭的制造專傢蘭德·朱哈尼(Land Juhani)近日抵達佛山,負責新建設的安德裡茨(佛山)智能制造有限公司項目。

  “不到一年項目就投產瞭,‘中國速度’令人驚訝。”他介紹,該項目主要生產飼料與生物燃料、制漿造紙等領域的核心部件,預計年產值超1.5億元人民幣。此前,該司僅在匈牙利的工廠擁有蒸發器加熱板的工藝和業務,“佛山工廠不是簡單復制,而是全方位工藝升級。”朱哈尼說,如果佛山誕生瞭更好的工藝、產品,也會反哺歐洲工廠。

  “健康的營商環境就像陽光雨露和豐沃土壤。”安德裡茨首席運營官苗培雲說,“我們在奧地利的全球總部始終將中國業務納入重要佈局,持續擴大中國團隊;國內團隊也持續對研發加大投入,開發新技術和新產品。”

  不僅對外國人才,大灣區對港澳同胞釋放出強大的吸引力。來到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北區,五彩建築的屋頂被綠植覆蓋,玻璃外墻上大紅色標志“E hub”闖入眼簾。“這裡為成長性好、創新性強的企業和科研機構成果轉化提供空間,幫助創業者實現‘從1到10’,為深港青年發展創造機會。”深圳市前海園區運營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斯偉說。

  “我2021年來到深圳。去年7月北區正式開園,我在朋友介紹下入駐。夢工場為我們提供瞭辦公場所、人才公寓,還能申請各類創業補貼。”香港設計師、元覺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鄧卓越身穿白襯衫,胸前兩個少數民族卡通娃娃胸針靈動可愛。“這是我設計的IP,從中國傳統剪紙和年畫中獲得靈感,56個娃娃身穿不同的民族服飾,衍生產品還有抱枕、裝飾畫等。”

  “去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我在香港舉辦瞭露天展覽,讓港人深入瞭解我們的國傢和民族。”鄧卓越說,“現在我們全傢都來深圳定居,希望可以凝聚更多深港藝術傢、設計師的力量,通過新形式、新想法創作更多新項目。”

  目前,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北區已入駐5個創業加速器,累計入駐創業團隊139個,其中港澳臺及國際團隊57傢,產業方向涵蓋人工智能、供應鏈管理、數字經濟、專業服務業等領域。

  南方日報記者 肖文舸

  尚黎陽 昌道勵 孟健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