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夏糧搶收忙,顆粒皆歸倉。讓我們繼續打開本周的中國豐收地圖,去各地的農田裡,感受夏收的喜悅與繁忙。

  本周,各地小麥搶收繼續如火如荼進行。截至6月10日17時,全國已收獲冬小麥面積22442萬畝,收獲進度73.71%。安徽麥收基本結束,河南麥收進入尾聲,江蘇進度近八成,陜西進度過五成半,山東進度過四成半,河北進度過兩成,山西進度過一成半。

  讓我們去實地看看眼下的中原大地,在每個小麥的收獲區,風吹麥浪,處處金黃,成為盛夏裡最美的景象。 

  麥熟一晌,貴在爭搶。意思是說,麥子成熟很快,一個中午的時間都可能發生變化,提醒人們及時收割。因此在一望無際的麥田中,收割機認真負責地橫掃大地,留下一路金色的希望。

  在中國的版圖上,小麥的分佈從北到南。平坦遼闊的黃淮海平原,是中國面積最大、產量最多的麥區。5個小麥主產省種植的冬小麥,總面積超過全國小麥的70%,產量近80%。這裡地處暖溫帶,光照時間長,氣候適宜小麥生長;平坦的地勢又有利於機械大規模作業。 

  而說到這些大糧倉中的“C位”,河南是當之無愧的最“中”的“中原糧倉”。河南小麥的產量自2021年起每年超3800萬噸,占中國的近1/4,位居全國第一。 

  站在河南向北望去,視線越過長城,麥香飄到黑龍江省的三江平原,那裡是中國小麥的最東端,所產的硬紅春小麥品質優良,絲毫不輸進口小麥。

  轉身西眺,數千年前小麥從西域到達中國的第一站,麥浪點綴著喀什的土地,這裡單產極高的小麥也讓新疆的馕百變多姿。

  在寧夏、內蒙古的河套地區,所產的小麥蛋白質含量高,是絕佳的高筋面粉。用小麥麥芯制成的“河套雪花粉”,成就瞭西北一碗筋道的拉面條子。

  在陜西關中平原,渭河兩岸的小麥成瞭褲帶面、臊子面、BiángBiáng面等關中美食的靈魂,還有河南人的大碗燴面,山東人的饅頭花饃……面食成為打開中國文化的一扇重要窗口。

  再向南看,與北方高筋、中筋小麥相對應的,長江以南則貢獻瞭全國最優質的弱筋小麥,是蛋糕、餅幹、馓子、蛋撻、酥皮點心等面食小吃的重要原料。

  雖說民間有“南米北面”的特點,但江蘇、安徽的小麥產量可一點也不少,常年排名全國前五,產量都在千萬噸以上。

  現如今,我國小麥的年產量穩定在1億噸以上,處於基本供需平衡狀態。不僅如此,小麥的每畝單產達到390.4公斤,在世界生產小麥的國傢中,也排名第一位。

  從吃不飽到世界第一,一塊塊金黃的麥田,勾勒出中國的脈絡掌紋,也支撐起中國糧食安全最足的底氣。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