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基本公共服務便利共享”“要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一體化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習近平總書記在紮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上強調。
人口老齡化,是當前長三角社會民生領域面臨的一個重要挑戰。截至2022年底,長三角三省一市老年人口共4789萬,占總戶籍人口的22.2%,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今年是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傢戰略五周年,落實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長三角各級政府在養老領域積極合作,培育異地養老的多種新模式,建立區域協調合作機制,取得一定成效。
如何進一步推動異地養老便捷化?如何借助市場力量加大優質養老服務供給?如何在體制機制探索方面為全國提供經驗和模板?聚焦破解人口老齡化難題的深層次問題,記者近日在長三角多地展開調研。
異地養老、候鳥式養老,讓“活力老人”更具活力
社區對面20米就是一條清澈的河流,正值夏季,附近村民的地裡結瞭很多桑果,遛彎回來還能采一把野花……算下來,今年70歲、土生土長的上海阿姨鄭承菊已經在浙江桐鄉的親和源養老院住瞭近4年。
她反復強調這裡自然環境的“優越性”,以及“山野間的新鮮空氣,再多錢也買不到”。鄭承菊說,從上海傢中坐地鐵9號線到松江南站,再乘高鐵到桐鄉,至養老院全程約兩個小時。
性價比高也是鄭承菊選擇桐鄉養老的重要原因之一。相較於上海的親和源,桐鄉的項目收費要便宜不少,米面油、海鮮等生活用品相對便宜,“服務質量不下降、生活成本卻更低,為什麼不換個地方養老呢?!”她說。
記者調研發現,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的持續推進,交通便捷程度不斷提升,如今,異地養老,旅居式、候鳥式養老成為不少能動能走、自己可以照料自己的“活力老人”的選擇。
記者在安徽調研發現,位於宣城市涇縣的綠寶集團旗下的康養基地每天都要接待100多位老人。安徽綠寶集團副總經理施永吾介紹,這些老人通常會在基地住上四五天,順便在周邊的查濟古村落、宣紙文化館等景點遊玩一番。
浙江省安吉縣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安吉每年吸引大量長三角的老人來旅居。如上墅鄉董嶺村,本村常住隻有三四百人,每年的5至10月,每天旅居的外地老人有三四千人;鄣吳鎮的養老旅居度假公寓,每年約有兩萬位老人來此短期居住。
“長三角地緣相近,人緣相親,比如,上海很多老人最早就是浙江、江蘇籍,飲食習慣也相似,不管是出於‘葉落歸根’的需要,還是性價比的需要,異地養老需求都存在。”上海人壽堂養老服務(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劉德明介紹,目前,人壽堂除瞭在上海開設約30傢養老院,還在江蘇開設瞭6傢。
圖為浙江湖州打造養老服務新場景。新華社記者翁忻暘 攝
政策保障,滿足老人異地就醫需求
國傢衛健委老齡健康司發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我國失能、半失能和失智老人已達4500萬。相較於“活力老人”,失能老人的養老問題尤為突出。
一傢養老機構負責人告訴記者,老人失能或半失能之後,基本的飲食和起居都成問題,除此之外,還很容易生褥瘡,甚至感染更多嚴重的疾病。不僅是老人飽受折磨,對於傢人來說,照護老人所付出的時間和金錢成本也是很大的負擔。
“出於‘葉落歸根’的觀念,很多老人失能後,反而更想回到籍貫地養老。”上海長三角區域養老服務促進中心理事長馮建光介紹,為瞭更好地為長三角失能老人異地養老“減負”,近年來滬蘇浙皖三省一市著力推進醫保異地結算和長期護理險異地結算等工作,已取得一定進展。
上海市醫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21年開始,上海市醫保、民政等部門著手推進長護險延伸結算試點工作落地,截至2022年底,已啟動三批延伸結算試點拓展工作,目前試點覆蓋蘇浙皖三省12個市,機構總數達32傢,涉及6個連鎖養老機構品牌,為失能老人異地養老提供瞭更多選擇和支撐。
與此同時,目前長三角全部41個城市已經實現門診費用直接結算全覆蓋,涉及1.5萬餘傢醫療機構,累計結算1700餘萬人次,涉及醫療費用50餘億元。在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更多壁壘被打破。目前上海青浦、江蘇吳江和浙江嘉善已經實現醫保異地結算免備案,並試點養老公共服務清單,百歲老年人高齡補貼統一標準等。同時,三地還在積極探索“養老機構服務與管理”標準以及“老年照護評估”標準互認互通。
上海市涼城新村的老人在接受認知癥風險早篩和風險評估。新華社記者胡潔菲 攝
健全區域協調合作機制,增加養老產品優質供給
記者從6月6日在安徽合肥舉行的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成果發佈會上獲悉,三省一市將加快推動長三角生態綠色康養基地建設,在養老機構等級評定、養老護理職業技能等級認定、長期護理保險異地結算等方面開展一體化試點,支持養老服務企業連鎖化、規模化發展,鼓勵推行長三角區域異地養老、候鳥式養老、療養式養老、田園式養老模式。
記者調研瞭解到,受到觀念影響,如今願意主動住進養老院,尤其能享受到異地養老服務的老人仍在少數,更不要說嘗試新型“黑科技”輔助產品。在馮建光看來,除瞭進一步完善異地醫保、長護險結算等區域協調機制外,還要激發市場力量,通過鼓勵行業創新,提供更多物美價廉的優質產品和服務。
開設復旦大學王小林博士工作室、開通鹽城與上海知名三甲醫院的雙向轉診綠色通道、每周六上海專傢前來坐診……江蘇鹽城復興醫院副院長張成陽介紹,在跨域合作下,醫院正在以專業醫療、康復、康養、抗衰老健康服務等醫養融合服務,開啟大健康的全新醫療模式。
科技也在賦能養老產業。
按照電腦上的指令,左滑代表水果,右滑代表蔬菜……通過這一簡單的小遊戲,就能大致判斷出大腦的健康狀況。近日,在江蘇常熟琴川街道綜合為老服務中心,一場針對社區老人的數字化認知癥早篩項目的開展,吸引瞭大量老人的關註。
“有些老人在生活中表現出記憶力衰退的跡象,其實更深層次原因可能是註意力下降,早篩、早治療有助於延緩阿爾茲海默癥的到來。”產品的主要開發商、上海博斯騰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張佩臻介紹,公司致力用AI技術推動阿爾茲海默癥老人的早篩,目前已在長三角多傢養老院和醫院落地。
“歸根結底,養老是服務行業,落腳點還是一個‘人’字。長三角正在率先探索、為全國提供有益經驗。”馮建光說。
監制:車玉明
統籌:杜宇、雷敏
策劃|編輯:雷敏、楊步月
記者:胡潔菲、馬姝瑞、陳剛、吳振東、魏一駿
海報制作:魏冠宇
新華社國內部出品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