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6月11日,我國首個沙漠、戈壁、荒漠地區風電光伏基地外送電的特高壓工程——寧夏送湖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開工建設。

  寧電入湘工程總投資規模約1000億元,由寧夏中衛出發,途經甘肅、陜西、重慶、湖北、湖南等5省(區)1市,線路全長1634千米。該工程主要輸送的是沙漠、戈壁、荒漠地區利用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生產的綠色電、清潔電,成為寧夏面向“雙碳”目標、實現新能源高比例穩定輸送的創新工程,以及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實現新能源大范圍優化配置的示范工程。

  據瞭解,寧電入湘工程配套電源裝機容量共計1764萬千瓦,將推動寧夏電網外送能力從1400萬千瓦提升到2200萬千瓦,新能源裝機突破5000萬千瓦,大幅帶動寧夏新能源就地消納和新能源大范圍優化配置,從根本上解決寧夏中南部地區新能源並網消納難題。工程投產後,每年將為湖南增加360億度—400億度的用電量。

  “植綠護線” 生態治理讓電塔更牢固

  寧電入湘工程是國內第一條以開發沙漠光伏、輸送新能源為主的電力大通道。在前期規劃和現階段的施工過程中,建設方遇到瞭哪些難題?又是如何解決的?

  寧電入湘工程全長1634千米,寧夏段有261公裡。其中,68%的線路途經沙漠、戈壁、荒漠地形,也就意味著部分電力鐵塔,需建設在“沙戈荒”地帶,而區域內植被稀疏、地形復雜,加上風沙的侵襲,會讓電力鐵塔有倒塔的風險,威脅著輸電線路的安全穩定運行。

  為解決這一問題,工程建設方借鑒瞭以往特高壓運維管理經驗,啟動瞭“植綠護線”計劃。

  “新能源+儲能” 保障入網電能穩定

  此外,工程建設團隊還探索“新能源+儲能”技術,解決新能源不穩定技術難題。

  為瞭掌握新能源發電的規律,寧夏電力部門加大科技攻關,開發建立預警系統,運用人工智能對海量的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來實時監測新能源電力的運行情況。

  同時,為瞭保障新能源電力的穩定輸送,寧夏電力系統持續攻關“新能源+儲能”技術,為工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