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鞋子破瞭,在街頭就能補;手表壞瞭,在路邊就能修;鑰匙丟瞭,到樓下就能配……曾經,這些“小修小補”的攤位在街頭巷尾隨處可見。然而,隨著城市發展,它們卻漸漸難覓蹤跡。

  為推動補齊便民服務設施短板,完善生活基本保障類業態和品質提升類業態,商務部近期表示,要讓修鞋、配鑰匙等“小修小補”規范有序回歸百姓生活,使居民生活消費更便利。

  如何給“小修小補”找到合適的經營場所,既滿足居民需求,又讓他們良性發展、有序經營?

  記者在北京市中關村街道走訪時發現,這裡很多“小修小補”攤位都變成瞭固定的小店鋪。

  劉師傅在這裡修理瞭20多年的自行車。他說,以前他就是在小區門口的一個路邊攤,最初總是被人投訴占道經營、影響市容,不僅生意難做,居民想找他維修也很不方便。

  變化發生在瞭2020年,當年,為滿足城市公共服務功能和市民生活需求,北京中關村街道制定瞭便民維修網點管理辦法,為“小修小補”攤位找到瞭合適的地方,既不會占據道路、影響通行,也因坐落在居住密集區,方便瞭附近居民。

  在北京中關村街道,不隻有修自行車、配鑰匙,傢電維修、裁縫店也能輕松找到。楊師傅的傢電維修鋪不久前也剛剛改造完成。

  從維修桌到維修鋪,變的是工作環境,不變的是“小修小補”的師傅們都有瞭適合營業的場所,也滿足瞭居民們生活上對“小修小補”的需求。

  維修點怎麼找 生活圈有張電子圖

  在北京中關村街道的科春社區,傢電維修、修自行車、配鑰匙,甚至磨刀,都能輕松找到地方。在輕松方便的背後,有一張生活圈電子地圖。

  在這個電子地圖上,記者數瞭數,中關村街道目前已有32個“小修小補”便民維修服務網點,僅科春社區就有10處,能夠覆蓋到2平方公裡之內的居民。

  北京中關村街道還將這些便民網點制作成紙質版的宣傳單發放給周邊居民,方便大傢就近找到維修網點。

  細節惠民生 小修補見溫情

  不隻在北京,山東、天津等多地,也正在通過一系列舉措,讓 “小修小補”的從業者們紮根在一處處便民服務點,為百姓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

  山東濟南的舜玉小區屬於老舊開放式小區。過去,小區周邊都是零散攤位,影響瞭交通、破壞瞭市容環境秩序。當地街道充分調研、征求民意,將那些零散的攤位集中在指定的區域內,城管及物業人員幫忙維持秩序。現在,同樣是路邊小攤販,但是隨意占道、滿地垃圾的亂象沒有瞭,也方便瞭周邊市民。

  在天津,社區居委會則利用網絡,幫“小修小補”的從業者和居民搭建瞭橋梁。

  從2020年開始,商務部等12部門聯合印發瞭文件,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2021年,全國首批30個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地區正式推出。截至目前,全國80個城市已經分兩批建設瞭1402個便民生活圈,覆蓋居民社區2766個,服務社區居民3200多萬人。

  中國人民大學首都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於洋:“小修小補”業態規范性地回歸百姓的生活,對於提升百姓生活的便利度,提升百姓生活的幸福感,建設人民滿意的城市,提高我們城市治理水平的現代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舉措。

  留住“小修小補”手藝人

  “小修小補”在逐漸回歸,記者發現另一個問題也越來越突出,那就是從業者的後繼乏人。

  記者走訪天津幸福道商業街,這裡有一傢開瞭30多年的修理鋪。店老板叫馬小平,因為手藝好,價格還親民,所以來找馬師傅修理的人越來越多。不過,在偌大的市場裡,這樣的修理鋪子,也隻有老馬這一傢瞭。

  馬師傅也坦言,隨著年歲增大,他還能幹多久自己也說不準,兒女一直也在催他回老傢安度晚年。可他一直在猶豫,對於自己的這門手藝無人接手,也有些遺憾。

  在這條商業街,還有幾傢在外面很難找到的維修店,比如這傢鐘表維修店,已經延續瞭三代人,能時刻勾起老街坊的回憶。店主王晴川,今年35歲,雖然歲數不大,可從小學藝、5年出徒,10年才能應對各種維修。他說,目前像他傢這樣的修表店,在整個天津市也不多瞭。如何留住“小修小補”?當地政府和市場管理方也在想辦法。

  天津市河北區幸福道商業街管理所所長 陳慶鋒:我們也在發動小手藝的商戶,讓他們再給我們物色相關的手藝人,能把它傳承下來,能保證它不斷流。

  中國人民大學首都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於洋:“小修小補”這個行業實際上是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和需求。目前來說年輕人不願意從事,是因為它的盈利收入比較低。政府如果能夠通過一些免租金補貼,或者說是一些免費的行業培訓等方式,使得“小修小補”的從業者能夠有一個相對穩定的有保障的收入水平,我相信未來的勞動力應該是可以得到市場化的調節。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