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繼續關註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建設進展。6月9日下午,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最後一節沉管及最終接頭開始沉放作業,截至6月9日下午5時,E23管節及最終接頭已經著床,目前沉放安裝作業仍在持續進行中。6月9日凌晨,總臺隨船報道的記者體驗瞭一體船為精準沉放最後一節沉管,而展開的船體系泊、絞移和定位等準備工作。
總臺央視記者 鄭連凱:現在的時間是6月9日凌晨2時30分,我們乘坐的“一航津安1”一體船在經過13個多小時的航行後,抵達深中通道深圳側,距岸邊約2公裡的系泊作業點位。此刻雖然現場下起瞭雨,但系泊作業正常展開。
此刻,一體船通過自動定位系統停泊到位。在施工區域等待系泊作業的4艘錨艇,緩緩駛向“一航津安1”,先後將八條纜繩與預設的系泊錨位穩穩地連接在一起。此次系泊作業大約持續瞭兩個小時。
中交一航局深中通道項目工程部部長 王明:目前一體船完成瞭系泊作業,接下來進行一體船絞移作業,絞移至對接端五米的位置,為管節後續的沉放準備做相關工作。
6月9日凌晨5時左右,準備潛水檢查作業的4名潛水員分別從船頭船尾下水,檢查即將安裝的最後一個管節兩端是否存在異物,並在水下安裝最終接頭測控設備。
6月9日下午開始,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最後一節沉管——E23管節及最終接頭開始沉放,目前沉放安裝作業持續進行中。截至6月9日下午5時,E23管節及最終接頭已經著床,下一步即將開始E23管節與E22管節的對接作業。
世界建設難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
全長24公裡的深中通道地處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區域,橫跨珠江口東西兩岸,聯通深圳、廣州、中山三地,是集“橋、島、隧、水下互通”為一體、當前世界上建設難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目前,橋梁工程已經全部合龍,海底沉管隧道建設正在沖刺階段,那麼,要把重達8萬噸的沉管在海底20多米實現毫米級精準對接,到底有多難?一起來看。
總臺央視記者 李偉代:我身後就是深中通道西人工島,它是深中通道橋隧轉換的關鍵構造;從這裡開始,深中通道將從橋梁部分轉入全長6845米海底隧道部分,未來汽車將從這裡駛入海底隧道,最深將在海底40米的沉管中行駛。
在沉管安裝前,就先要在海底的淤泥和巖石上給沉管建造一個堅固安穩的“傢”。深中通道地處珠江入海口,泥沙量大,容易回淤。建設者量身打造瞭自升式碎石鋪設整平船,對海底基床進行夯實硬化,鋪出一條50米寬的世界最寬海底“石板路”,確保沉管的平穩著落和高精度對接。
全長6845米的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沉管段長5035米,采用鋼殼混凝土新型組合結構方案,由32個管節和1個最終接頭組成,是世界上最長、最寬的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每個標準沉管長165米、寬46米、高10.6米、重近8萬噸。最終接頭設置於E23與E24管節之間,采用整體預制水下式推出方案,是沉管隧道的關鍵控制性節點工程。
當沉管完成對接後,直接暴露在海中,由於浮力較大,仍處在不穩定的狀態,這時候世界最大的供料鎖固回填船就要發揮作用瞭,它可以最短時間內在沉管上用石塊堆起一座梯形山,有效防止沉管在海水中側移,給沉管建造一個安穩的“傢”。
預計,今年底“橋、島、隧、水下互通”工程將全部貫通,明年將建成通車。通車後,從深圳至中山的時間將從目前的一個半小時縮短至半小時左右,對構建和完善粵港澳大灣區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具有重大意義,將進一步拉近珠江口東西兩岸的時空距離,提高大灣區的“硬聯通”和“軟聯通”水平。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