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廣州6月8日電(李慶招)在湛江,金牛島紅樹林片區滿眼綠意盎然,鷺鳥齊飛、一幅生態盎然的和諧景象;在珠海,香爐灣沙灘遊人如織,這裡是廣東首屆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十大范例之一;在潮州饒平的海上花鱸保種場,數百條花鱸母魚親本漫遊其中,這裡將建成花鱸省級良種場……這些是廣東海洋經濟蓬勃發展的縮影。
因海而興、向海圖強,2022年廣東省海洋生產總值1.8萬億元,同比增長5.4%。“藍色經濟”已成廣東高質量發展的引擎和動能。廣東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省海洋局局長屈傢樹表示,廣東將圍繞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和構建新發展格局這個戰略任務,積極拓展海上發展新空間,加快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全力推動海洋強省建設。
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 激活藍色經濟動能
2023年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做大做強海洋經濟,加快建設海洋強省”“大力發展海洋牧場和深遠海養殖”。
廣東海洋資源豐富,海洋產業門類齊全,涵蓋瞭28個海洋產業大類的全部類別,發展空間廣闊。
屈傢樹介紹,廣東立足全省海洋資源稟賦,以海上風電、海洋工程裝備、海洋電子信息、天然氣水合物、海洋生物、海洋公共服務六大產業為抓手,推動海洋經濟質量變革、效益變革、動力變革。
湛江是水產大市,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國傢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深海網箱3500多個,有著“中國金鯧魚之都”“中國對蝦之都”的美稱,是我國重要的水產養殖、加工、出口基地之一。每年金秋時節,來自深海網箱中肥美的金鯧魚進入收獲期。
廣東漁民在海上捕魚。新華網 伍嘉煒 攝
“我們要推動傳統海洋產業提質增效。”屈傢樹表示,廣東將牢固樹立大食物觀,加快推動海洋牧場和深遠海養殖,探索構建一條從種業、養殖、裝備到精深加工的現代化海洋牧場產業全鏈條。
此外,廣東也正加快發展海洋新材料、海工裝備等新興產業,發揮企業主體作用,提升海洋產業“鏈主”企業引領力和競爭力,培育壯大海洋油氣化工、海洋旅遊萬億級產業集群,海洋清潔能源、海洋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等千億級海洋產業集群。
加強海洋科技創新 打造藍色科技引擎
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中“解鎖”深藍奧秘;落戶湛江徐聞羅鬥沙海域的深遠海浮式風電裝備“扶搖號”,實現瞭一級部件國產化;海洋藥物、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油氣及海底礦產開發利用產業等領域專利授權量增加……海洋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主戰場”,是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廣東省建有覆蓋海洋生物技術、海洋防災減災、海洋藥物、海洋環境等領域的省級以上涉海平臺145個,其中包括國傢級重點實驗室1個。
屈傢樹表示,廣東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強創新體系建設,集中優質資源強化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為海洋經濟發展提供瞭有力支撐。未來,廣東還將加大科技成果轉化力度,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
強化海洋生態保護修復 築牢藍色生態屏障
紅樹林被譽為“海岸衛士”“海洋綠肺”。紅樹林在凈化海水、防風消浪、維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是綠色的海岸寶藏。湛江、惠州等地海岸線上,連綿成片的紅樹林守衛著濕地的豐富生態。
這是5月24日在湛江市金牛島拍攝的紅樹林(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鄧華 攝
在廣東海洋經濟駛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的同時,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加快推進,藍色生態安全屏障進一步築牢。當前,廣東以規劃為指導,推廣種養結合的新方式,重點抓好江門臺山鎮海灣、湛江雷州沿岸、湛江徐聞東北海域、惠州惠東考洲洋4片萬畝紅樹林建設。
截至2022年底,廣東沿海城市已建有國際重要濕地4處、國傢重要濕地2處,建設國傢濕地公園13處。2020-2022年,廣東省新營造紅樹林1219公頃,修復紅樹林322公頃。
此外,廣東大力發展先進核能、海上風電等海洋清潔能源,推動海上風電產業集聚發展,加快建設陽江海上風電全產業鏈,以及粵東海工、運維及配套組裝基地建設,培育發展藍色碳匯產業,探索海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
屈傢樹表示,接下來,廣東通過以海岸帶為主戰場,以沿海經濟帶為主引擎,高質量開發利用海洋資源,推動陸域經濟系統向海洋延伸,拓展海上發展空間,釋放“藍色潛力”,打造海上新廣東。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