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今年“三夏”的麥田裡,除瞭正在搶進度的農機手之外,田間地頭還出現瞭一股新生力量,他們正逐漸成為幫助小麥提質增效、農民增產增收的“生力軍”。

  在河南鎮平縣玉皇閣村的麥田裡,兩位奔跑忙碌的年輕人引起瞭記者的註意。他們一會兒指揮收割機收割,一會兒測試小麥的水分。穿白背心的小夥叫孫君洋,是當地一傢面粉加工企業的員工。他告訴記者,今年“三夏”期間,他們企業有40多位員工來到田間地頭,為自傢企業的原材料品質把好第一關。

  和孫君洋的交流中,記者瞭解到,他所在的單位是河南一傢“農業產業化國傢重點龍頭企業”,主要從事面食產品的加工,每年小麥的消耗量達到六七十萬噸。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變化,企業的產品也在不斷更新,這就需要大量的優質小麥原材料。

  起初,由於這些品種抗病性差、不好養活,沒有經驗的農戶們並不願意種植。為調動農戶們的種植積極性,企業以每斤高出市場價1毛錢的價格與農戶簽訂單,並推出瞭統一供種、統一種植、統一管理、統一收購,統一儲存和統一加工的“六統一”模式。

  記者在采訪中瞭解到,目前,這傢企業研發的產品品類,已從前幾年的200個拓展到瞭現在的498個,除1個單品不用小麥外,其餘的497個單品,全部是小麥加工成的。而企業每推出1款新品,就會帶動當地農戶新增上萬畝優良小麥的訂單種植。

  而在當地,隨著各加工企業新品研發數量的不斷增加,當地優質小麥的面積已從3年前的不足5萬畝,擴大到瞭現在的30多萬畝。而由於良種良法配合得當,每穗小麥的籽粒也從過去的33粒—36粒之間,增加到瞭42粒左右,農民每畝小麥的收入也是水漲船高。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