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今年的活動主題是“保護海洋生態系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穿越中國遼闊海岸線,領略海拔最低的森林——紅樹林的奇妙和魅力。

  在紅樹林裡,樹長得“名不副實”,它們外觀是綠色並非紅色;這裡的招潮蟹“身懷絕技”,據說它們揮舞大鉗子可招來潮水;而這種生活在紅樹林裡的魚兒,則是以“樣貌出眾”取勝,它們一對大眼睛擠在一起,長到瞭腦袋上……這是記者距離紅樹林最近的一次觀察,也是紅樹林眾多秘密之一。

  作為世界上海拔最低的森林,紅樹林是一種極為特殊的植物群落。它們生長在陸地的盡頭、海洋的開端,是最富有生物多樣性,生產力最高的海洋生態系統之一,植物界最著名的胎生現象便發生在紅樹林身上。

  瀚海本無情,作為植物界性格最剛強的角色之一,紅樹林面對著嚴酷的環境,守衛著海洋的生存邊界。漲潮時,紅樹林被海水吞沒,它們是魚、蝦、蟹等底棲動物自由生長的庇護所;退潮後,紅樹林再次顯山露水,成為各種鳥類的覓食天堂。一漲一退,交流著陸地與海洋的信息、物質、能量。

  紅樹林被譽為 “海岸衛士”“防浪先鋒”,但紅樹林同時也是地球上受到威脅最大的生態系統之一。全球目前有341種受威脅物種以紅樹林為主要棲息地。近年來,我國持續加大保護力度,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紅樹林面積凈增加的國傢之一。

  記者探訪中國最北端的紅樹林

  紅樹林喜熱怕低溫,一般生長在熱帶和亞熱帶陸地與海洋交界帶。在我國,它自然分佈的最北端在福建福鼎。然而,通過人工技術的介入,紅樹林傢族一路向北,目前已經引種到浙江多地,種植面積超過500公頃。那裡的紅樹林情況又如何?

  留出一條道,生產生活都需要。以往連片種植的紅樹林改變為分區分片間隔種植,生物多樣性更加豐富。漁民們出海更快捷,保留瞭往來通道。這樣既滿足瞭紅樹林生態需求,也方便瞭當地漁民。記者第一次去趕海,就碰到瞭難題,在灘塗上行走真心不容易。

  跌跌撞撞,反復幾次,記者在漁民的幫助下,學到瞭“泥馬”行走的基本路數:前部“馬頭”與地面約呈45度角,後部“馬背”平置於地面。一條腿跪上“馬背”,攥緊“韁繩”,另一條腿往後蹬泥,就可在泥面滑動。半個小時後,我們來到瞭灘塗上,開始挖海貨。

  紅樹林擴大種植 補償機制有保障

  浙江多地對紅樹林的成功引種,既兼顧瞭生態又發展瞭經濟。這種良性模式是摸索瞭好多年才得以成型,發展過程也曾面臨不少考驗。

  漁民同樣也面臨一個發展難題,以前的灘塗養殖都是小碎而且分散,幾乎傢傢都在養,但是都做不大。從生態和生產兩方面的實際需求出發,當地政府和自然資源管理部門會同農業、漁政、林草等多傢單位,推出種養結合的新模式。

  小田變大田,養殖更穩定。這時候,擴大種植紅樹林的願望也就得到瞭更多老鄉們的支持。對於願意拿出一部分灘塗來種植紅樹林的漁民,浙江采取生態補償機制,回饋給他們。

  對於正在努力擴大紅樹林種植面積的浙江來說,下一步要考慮的,不僅僅是紅樹林的多少,更為重要的是如何營造出健康的紅樹林生態系統。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