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農產品銷售難、增產不增收的問題,一直困擾著廣大農民。酒香也怕巷子深。精耕細作生產出來的特色農產品怎麼才能夠賣出去,賣個好價錢?這一邊是農民在尋找農產品的出路,而另一邊消費者也很希望能夠買到優質農產品。好在現在有瞭電商平臺,網絡在四面八方的特色農產品和天南地北的消費者之間打通瞭“最後一公裡”的銷售通道。新疆阿克蘇的蘋果、黑龍江五常的大米、陜西柞水的木耳,無論離得有多遠,我們一鍵下單,各地的優質農產品就送貨上門瞭,感覺生活品質大大提高。今天,我們就先去新疆阿克蘇看一看,那裡的冰糖心蘋果已經開始剪枝瞭。

早春三月,萬物復蘇。像往年一樣,為保證蘋果質量,吐遜·買買提開始給傢裡的果樹剪枝,他的老朋友李小波也來幫忙瞭。自從有瞭電商平臺,阿克蘇冰糖心蘋果開始享譽國內外。

吐遜·買買提是阿克蘇市果農的一個代表,而他經歷的一切也是眾多果農的一個縮影。種植瞭30多年蘋果,這幾年他迎來瞭好時光。吐遜·買買提之前傢裡的蘋果都是以低廉價格打包銷售,自打上瞭電商平臺,收入的事他就沒再操心過。

從2008年,李小波就開始接觸電商,到2016年專職從事電商,8年時間,他雖然勤奮,但成績一般。按李小波的說法,那時候他並沒有真正邁入電商的門檻,真正的改變是從2017年開始的。

阿克蘇是新疆重要的林果業基地,但是由於地處邊疆,一直都面臨著離國內主要市場遠、物流費用高、銷售渠道窄的障礙制約。為瞭打通銷售的“最後一公裡”,讓當地農民增收致富,浙江援疆幹部們發揮浙江平臺經濟和市場渠道的優勢,杭州市援疆指揮部策劃瞭電商實訓班。浙江的援疆幹部們把這稱為“蒲公英計劃”。

時任浙江援疆幹部黃江平:“據不完全統計,在阿克蘇活躍的電商商傢小夥伴裡,有90%以上都是我們‘蒲公英計劃’培訓的學員。”

正是因為有瞭“蒲公英計劃”這樣的電商培訓,電商人才才能夠播撒到天山南北。2019年,李小波第二次參加“蒲公英計劃”電商實訓班。這一年,他將新疆的馬牙瓜子做到瞭淘寶全網銷量第一。

多年來,杭州在阿克蘇梯次開展“天山計劃”“蒲公英計劃”“追夢計劃”“領航員計劃”等電商培訓計劃,為當地搭建創業孵化基地、對接重要電商平臺、培育骨幹人才企業。這不僅帶動一批批年輕人創業、就業,而且電商也已經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近十年間,阿克蘇市電子商務產業經歷從無到有的跨越,電商零售額從2014年的4億元增加到2022年的30億元,增長瞭6.5倍;農產品銷售額從2014年的1億元增加到2022年的11億元,增長瞭10倍。網商從2014年的500多人發展到現在的8700多人,增長瞭17倍;直接或間接帶動就業從2014年的2000多人增加到現在的2.9萬多人,增長瞭14倍。

蒲公英,生於山坡草地、田野河畔,種子隨風飄散,在阿克蘇這片土地上紮根、生長。

地處秦嶺深處的陜西漢中市的佛坪縣,可以稱得上是全國最袖珍的縣城。全縣沒有紅綠燈,隻有9輛出租車,全部人口不足3萬。在佛坪,還生活著大熊貓、羚牛、金絲猴等國傢一級保護動物。當地人總愛開玩笑說佛坪動物的新聞比人多。除瞭旅遊,佛坪找不到大型支柱產業,人少也成瞭限制佛坪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陜西佛坪縣返鄉創業大學生周正亞:“因為現在基本上年輕人很少回這種小地方,都在大城市裡面闖蕩。我之前就是在重慶做視覺設計,收入也還算好。在重慶生活的時候,感覺每天都很忙碌,有時候擠地鐵特別是3號線轉站的時候,純粹就是被人擠進去的,出來也是被人擠出來的。”

相比大城市的熱鬧,佛坪則顯得十分靜美。因為生態環境優良,佛坪縣的農產品不僅豐富多樣而且品質好,但當地的年輕人很多去瞭大城市,村民們沒有銷售經驗,缺少銷售渠道,讓這些優質農產品很難走出大山。

周正亞:“因為我那個時候回來,肖莊的村長帶我去轉瞭一圈之後,看到有很多(菌菇)大棚,產量也很高,但是都銷售不出去。”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佛坪縣針對當地的情況,決定把發展數字經濟作為發展的抓手,這讓一些不服輸的佛坪年輕人看到瞭機會。周正亞那次回傢正值山茱萸綻放,看到漫山遍野的黃色茱萸花和因為賣不出去菌菇而發愁的村民,“打工人”周正亞也決定離開重慶,做回佛坪青年。

周正亞:“初生牛犢不怕虎,我就在網上用我自己一點小力量給他們銷售一下,嘗試一下。前三個月,我們的商品基本上沒有人看,我們直播都是親人在裡頭捧場,商品購買的轉化率相對是比較低的。”

實際上,不僅僅是周正亞遇到瞭這樣的問題,其他的電商也有同樣的困擾。產品產量低且同質化嚴重、不具備規模優勢和成本優勢、構建產業生態鏈體系難度大,是佛坪電商面臨的三個問題。那時,和周正亞一起從重慶回來創業的四個小夥伴走瞭仨,盡管有些沮喪,但是她沒放棄。

周正亞:“第一個我們國傢現在政策比較好,對我們這些返鄉創業的(年輕人)幫助很多,村民很純樸,很容易被這東西打動,我覺得如果我再走瞭有點辜負他們。”

2022年,佛坪啟動瞭“電商陪跑”計劃,邀請互聯網公司的培訓師來到佛坪,手把手扶持佛坪電商的發展,助力鄉村振興。也就在那時,互聯網公司的鄉村特派員高泉帶著“熱土計劃”落地佛坪,幫助當地培訓電商人才和產品開發。

互聯網企業鄉村特派員高泉:“當時佛坪的食用菌產業以香菇為主,同時,它又是以初級農產品的方式銷售出去的,在深加工和工業化方面比較薄弱。我們必須要將初級的農產品開發成農商品,甚至成農精品,成為在互聯網上面能夠進行銷售的產品。”

翟叔傢種植瞭50多畝菌菇,每年能收800多斤。以前他隻能把菌菇賣給收菌菇的商販,這樣不僅收益低,而且還不穩定。為瞭幫助翟叔打開銷路,周正亞用直播帶貨的方式幫助他賣過新鮮的羊肚菌,但是銷量不怎麼好。

周正亞:“特派員給瞭我很多建議,他覺得我們這邊菌菇品質比較好,產量也能達到,就一起探討開發一款新的產品就是菌湯包,這樣就更符合年輕人的需求。”

找對瞭路子,周正亞直播帶貨的銷量也越來越高。去年臨近過年的時候,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中央網信辦以及當地電商辦組織瞭一場直播助農活動,周正亞在當天的直播中,包括菌菇湯包在內的農產品一共賣瞭1.5萬單,那一次也讓周正亞意識到佛坪雖小但電商的市場很大。

如今,周正亞的新廠房也在動工修建瞭,未來在這裡從菌棒生產到菌菇加工的生產鏈條也將建立起來,這不僅對產品質量的把控會有更加明晰的標準,也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佛坪制造。

周正亞:“以前就是打工人,隻要一天把工作做好,吃好玩好就好瞭。但是,回來之後在做電商過程中,自己更能擔起很多責任。因為我想把傢鄉這些好的產品、好的風景推廣出去,讓更多人能夠看到。”

和傳統的線下賣貨方式相比,農產品電商銷售賣貨的方式變瞭,銷售的市場也變瞭。電商平臺改變瞭銷售的空間概念,讓偏遠山區的農產品得以面向全國市場,隻要東西好、有口碑,不愁賣不出去。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既需要有優質農產品的生產,也需要有電商銷售的加持。2021年,《“十四五”電子商務發展規劃》印發,提出要創新農產品電商銷售機制和模式,提高農產品電商銷售比例。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隨著越來越多人習慣於線上購物,“數商興農”也將助力鄉村振興步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