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安徽蕪湖6月3日電 (記者 張俊)“我們整個智慧農業示范基地2043畝土地,平時隻需要4名工作人員就能完成田地的全部管理。”6月2日,籍延寶向“高質量發展調研行”采訪團介紹中聯峨橋智慧農業示范基地時說。

  安徽是農業大省,隨著現代農業發展,“誰來種地、怎麼種地”成為一道“難題”。籍延寶是中聯智慧農業股份有限公司農業研究院院長助理,從事智慧農業研究多年。他告訴記者,2016年,該公司流轉2043畝土地,開展智慧農業研究和探索。

  經過7年的改造,基地已完成數字化高標準農田建設,目前主要種植作物為水稻。籍延寶告訴記者,不同於傳統農業方式,基地引入瞭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衛星遙感等現代信息技術,對傳統水稻生產進行數字化改造,實現瞭智慧農業賦能的水稻全程標準化種植。

  “我們通過衛星遙感、物聯網等技術收集水稻的各種數據,通過各類模型對全流程進行分析,工作人員通過手機APP,就可以對農場進行遠程管理,不僅提高瞭自然災害、病蟲害的預測預警和防災減災能力,還提高瞭稻米產量、質量、效益和市場競爭力。”籍延寶說。

  經過六年的試點探索,該項目諸項創新已初見成效。籍延寶說,近年來,基地的稻米都喜獲豐收,並具有品質佳、產量高、成本低、收益高等特點,這也標志著智慧農業已經從實驗室走進瞭田間地頭。

  未來,蕪湖智慧稻米數字化解決方案不僅可以在全國4億多畝稻田推廣,而且還可應用到小麥、玉米、大豆等大田糧油作物,更為重要的是通過數字技術革命,可以從根本上解放勞動生產力、解決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為安徽乃至全國農業現代化貢獻“蕪湖經驗”。

  據統計,2022年,智慧蕪湖大米示范基地已擴增到100個,總面積達15萬畝。到2025年,蕪湖計劃建成覆蓋全市30萬畝核心區的數字水稻種植基地。(完)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