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具體包括:以國傢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等為重點,加快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加強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來物種侵害等。

  在國傢“兩屏三帶”(“青藏高原生態屏障”“黃土高原-川滇生態屏障”和“東北森林帶”“北方防沙帶”“南方丘陵山地帶”)等十大生態安全屏障中,以雲南為核心區域的西南生態安全屏障地處多個國際、國內河流的上遊或源頭,肩負著“西部高原”“長江流域”“珠江流域”三大生態安全屏障的建設任務,承擔著維護區域、國傢乃至國際生態安全的戰略任務,生態區位極其重要。為此,深入研究西南生態安全屏障的特點及其建設戰略,對於不斷提升和完善我國乃至國際生態安全戰略格局,均具有重要意義。

  西南生態安全屏障具有三個特點

  既是保護核心區,也是防范前沿區。由於雲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巨大的南北高差和兩大洋面大氣環流的影響,形成瞭立體氣候和多樣化的生境條件,動植物種類的豐富度、特有率和古老性等均為國內其他省區所不及。雲南的生物多樣性不僅在數量上占優勢,在特有性方面也極為罕見,全球36個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主要或部分在雲南的就有3個(中國西南山地、東喜馬拉雅山地和印—緬地區)。同時,雲南與緬甸、老撾、越南三國接壤,國界線上許多地方生態系統交錯復雜。因此,西南生態安全屏障既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核心戰場,又是防范生物入侵的第一線,更是通過生態系統多樣性和穩定性應對生物入侵、通過生物和生態系統多樣性構建生態安全屏障的典型試驗場。

  系統多樣性與文化多元性高度耦合。除典型的溫帶草原、典型的荒漠和海洋生態系統外,雲南涵蓋瞭從熱帶到高山冰緣荒漠,從水生、濕潤、半濕潤、半幹旱到幹旱等各類自然生態系統類型,堪稱地球生態系統的縮影。獨特的地理環境和多樣化的氣候條件,使得雲南歷史上就是各民族遷移以及交流、交往、交融的通道與走廊。經過數千年的歷史變遷,如今,雲南這塊土地上聚居瞭26個世居民族。各民族基於順天應時、敬畏自然、合理利用等生存理念與智慧,形成瞭千姿百態的適應環境的生計模式,並由此衍化為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和獨特性的民族生態文化。這些豐富多彩的民族生態文化是促進中華民族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思想寶庫,有利於推動雲南形成文化多樣性與生態多樣性高度耦合的人與自然和諧之道,從而成為生態文明建設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實踐樣板。

  內向防禦與外向連通高度統一。生物在區域內部和跨區域的交流和流動,是生態系統維持穩定的重要方面。因此,生態安全屏障的意義不僅在於阻斷和防范外來生物對生態系統的入侵,更在於溝通不同的生態系統,從而保障生態和諧穩定必需的物種及能量交換。位於橫斷山區的瀾滄江與怒江分水嶺,不僅是印度洋水系和太平洋水系的陸上分水嶺,還是印度—馬來西亞主要植物群和中國(東亞)主要植物群的分界點。西雙版納與老撾北部三省區的交界區,是我國與東南亞國傢包括亞洲象在內的多種珍稀物種遷徙流動的必經通道。可見,西南生態安全屏障是內向防禦與外向連通的統一,必須充分認識和發揮其聯結不同生態系統的通道功能。同時,對內的生態安全防范和生態文明建設,必須要與對外的地球生命共同體構建結合起來,才能實現生命共同體與生態安全的辯證統一。

  西南生態安全屏障的建設思路

  在充分調查和分析研究的基礎上,我們認為西南生態安全屏障建設應著眼三個目標定位:一是打造國傢生物安全建設示范區,防止生物入侵,確保生物安全;二是打造生物多樣性與文化多樣性高度耦合示范區,堅持綠色發展,探索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文化體系;三是打造區域內國際生態文明建設合作交流示范區,推動生物多樣性跨境聯合保護,強化交流與合作,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

  關於構築生態安全屏障的路徑,雲南在“創建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的整體架構下進行瞭多重探索與實踐。筆者認為,要切實築牢西南生態安全屏障,應將研究制定分步實施、統籌推進的建設思路和方略作為首要任務。

  一方面,構建科學、詳細的建設指標體系。在外向連通上,重點針對邊境一線的口岸和跨境聯合保護區開展研究,梳理與周邊國傢合作開展生態安全建設、築牢生態安全屏障的舉措和經驗;在內向防禦建設上,重點選取以國傢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典型案例,從面到點展開研究,對象涵蓋典型的自然保護區(國傢公園)、高原湖泊、江河水系、濕地及其生態修復和污染防治工作等,地域兼顧邊境區域和內陸。以科學研究為基礎,在全國率先嘗試制定生態安全屏障核心區及緩沖區建設指標體系,明確屏障區建設的基本原則、目標和任務,制定較為詳盡的指標體系。生態安全屏障屬於復合生態系統,要充分考量影響生態系統穩定進而影響生態安全屏障建設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因素,實現自然生態系統與人類生態系統諸要素的有機融合,為我國其他生態安全屏障區建設提供經驗借鑒。

  另一方面,構建完善的戰略政策體系。在國傢和省級層面形成上下連通的政策和制度體系,是保障西南生態安全屏障建設最關鍵的任務。在統合“生態文明排頭兵建設”“面向南亞東亞輻射中心建設”等相關國傢戰略的基礎上,應以西南生態安全屏障建設統領生物多樣性保護及國傢公園申報建設、跨境生態合作等。同時,將西南生態安全屏障建設融入“加快建設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整體框架中,提升到關乎國傢戰略安全的高度,積極爭取國傢層面的支持。

  雲南生態區位特殊,在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中占據著獨特地位,在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確保我國生態安全、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以及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方面,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預見,以雲南為核心區域的西南生態安全屏障建設,必將在生物多樣性保護、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文化生態體系構建和生態安全多邊合作等方面取得卓越成效。

  (作者:曹津永,系雲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