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仍在持續恢復,但部分經濟指標走弱,市場對宏觀政策加碼預期有所升溫,尤其是擔當穩增長重任的財政政策。

  5月31日,國傢統計局發佈5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48.8%,比上月下降0.4個百分點,連續第二個月運行在50%榮枯線以下。5月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54.5%)也比上個月下降1.9個百分點。國傢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解讀稱,中國經濟景氣水平有所回落,恢復發展基礎仍需鞏固。

  PMI隻是經濟走弱一個表現,就業、民間投資等數據低迷均顯示當前中國經濟正在恢復中,國內需求不足仍然是突出矛盾,適時適度加大財政政策力度呼聲漸大。

  從接受第一財經采訪的專傢來看,當下積極財政政策發力,首要仍是加快落實已有的政策安排,比如加快3.8萬億元新增專項債券發行和使用,落實落細超1萬億元稅費支持政策,加快預算批復下達進度從而加快財政支出進度等。其次未雨綢繆儲備相關政策,比如目前可繼續推出開發性政策性金融工具,從而穩投資穩經濟。可考慮通過動用專項債結存額度、發行特別國債、提高財政赤字率等形式,加大對重大項目投資力度、小微企業紓困等。

  專項債等應前置發力

  隨著疫情防控政策轉變,各項穩增長政策發力,今年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長4.5%,實現良好開局,但經過三年大疫,經濟恢復之路仍難言輕松。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傢、研究院院長羅志恒告訴第一財經,當前中國經濟總體仍在持續恢復,但是進入4月以來,恢復節奏有所放緩,4月PMI處於收縮區間、民間投資低迷、物價指標偏低、青年失業率指標偏高等均反映出總需求不足仍是當前經濟的主要矛盾,恢復和擴大總需求仍是當前的重要任務。

  “財政具有逆周期調節的職能,對於拉動投資和消費具有較好的作用,當前也有必要繼續發揮財政加力提效職能。”羅志恒說。

  中國自2009年實施瞭積極財政政策,也就是擴張性財政政策,而今年財政政策擴張力度仍保持在高位,財政支出保持一定強度。這一方面體現在財政赤字率提高至3%,另一方面今年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增至3.8萬億元。這兩大指標數字越大,財政擴張力度越大,從近年數據來看,這兩大指標處於高位。

  摩根士丹利證券董事總經理章俊認為,年初以來特別是一季度宏觀政策前置發力還是十分明顯,但進入4月份出現後續政策乏力的跡象。考慮到中國經濟在經歷瞭3年疫情沖擊之後的潛在傷疤效應,傢庭和企業部門在修復資產負債表過程中的加杠桿意願不高,宏觀政策層面特別是財政政策要按照此前政治局會議的定調來繼續加力提效。

  “具體而言,在加大預算內財政支出和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前置力度的同時,積極使用政策性開發金融工具來拓寬準財政政策實施的空間。”章俊說。

  為推動經濟回升勢頭,今年以來財政部及時做好預算批復下達,4月中旬中央部門預算已全部批復,近期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預算也在相繼批復,這確保財政資金早使用、早落地、早見效。

  財政部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約8.64萬億元,同比增長6.8%。這一增速高出全年預算支出增速1.2個百分點。

  不過受制於土地財政收入拖累等因素,財政部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約2.79萬億元,同比下降11.3%。分析人士認為,今年前4個月廣義財政支出加快,但基建資金落地情況不佳。

  羅志恒認為,下一步財政發力的一大關鍵是財政投向農林水、交通運輸以及重大基建工程項目等,直接提振基建投資。比如,可以繼續加快專項債發行並形成實物工作量。另外,目前地方專項債仍有較大結存限額空間,可盡快釋放動用至少5000億元的信號以提振預期。

  根據公開發債數據,今年前5個月,地方政府新增專項債券發行約1.9萬億元,占全年新增3.8萬億元發行額比重約50%。其中4月和5月新增專項債發行節奏有所放緩。

  不過,隨著近期財政部將全年新增債務限額下達至各省份,包括北京等地已經開始調整預算,將額度進一步分配至市縣等,這為6月份加快發債進度做好準備。

  多位財稅專傢告訴第一財經,預計今年3.8萬億元新增專項債將基本在前三季度完成發行,資金將盡快投向市政、產業園、交通、棚戶區改造、社會事業等重大工程項目中,形成實務工作量,充分發揮專項債帶動擴大有效投資、穩定宏觀經濟效應。

  稅費支持也是積極財政政策的一大看點。盡管今年稅費支持政策力度較去年有所減弱,但從近年來看仍保持一定的強度。今年國傢預計新增減稅降費、退稅1.8萬億元。

  國傢稅務總局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全國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4689億元。包括民營企業和個體經營戶在內的民營經濟納稅人繳費人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超過3393億元,占比超七成,受益最大。在民營經濟各行業中,制造業和批發零售業占比最多,累計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1629億元,占比48%。在民營經濟各類主體中,小微企業優惠力度最大,累計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1958億元,占比57.7%。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副部長馮俏彬告訴第一財經,目前來看新出臺減稅降費政策的空間比較小,即便有的話,主要是針對一些國民經濟重點領域,比如戰略性新興產業、制造業、科技創新等,而這些已是今年減稅降費政策聚焦的重點,這部分政策比較完善,當前減稅降費政策加碼概率小。

  羅志恒也認為,當前應落實落細前期出臺的對制造業、中小微企業等重點群體的減稅降費政策,不宜再出臺大規模新增減稅降費政策,這主要是基於經濟下行期支出政策效果好於收入政策,而且當前要進一步穩定宏觀稅負。

  近年來大規模稅費支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對財政可持續性造成一定沖擊。而穩定宏觀稅負,則可以保持財政收入相對穩定,避免債務過快上升。

  馮俏彬認為,當前應正視疫情三年對中國經濟造成的一些深層次改變,而推動經濟回到正常軌道上,需要一些耐心,讓企業、居民信心、預期有一個逐步恢復的過程。當前最重要的是用足用好已有的政策工具。比如今年新增專項債券3.8萬億元額度並不小,不需要動用存量額度,某種意義上當前並不是缺錢,而是缺項目,這涉及更深層次問題,並非靠簡單增加債務發行規模可以解決問題。

  建言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重啟

  為瞭擴大有效投資,助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去年中國推出瞭總額約7400億元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有力補充瞭一批交通、能源、水利、市政、產業升級基礎設施等領域重大項目的資本金,從而撬動更多民間投資,迅速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實物工作量的形成。

  在當前經濟形勢下,專傢普遍建議今年繼續啟用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

  章俊告訴第一財經,考慮到目前消費復蘇力度偏弱以及地產下行壓力依然較大,特別是後者對地方財政會形成較大壓力並降低基建發力的效果,因此需要中央層面提升政策支持力度。“去年下半年7400億政策金融工具對拉動基建投資發揮瞭很好的作用,一季度貨幣政策委員會例會也提到瞭要‘用好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重點發力支持和帶動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政府投資帶動民間投資’,所以應該盡早再次啟動並擴大這種準財政政策,通過補充資本金的方式來撬動更大規模的投資,方向上重點聚焦‘十四五’重點基建項目,例如能源環保以及民生相關。”章俊說。

  “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仍有必要推出,這是財政和金融協同聯動的很好體現。”羅志恒說。

  馮俏彬表示,有必要繼續推出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具體額度多大,則取決於當前需要解決什麼問題。

  國傢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8.5%。增速比全部固定資產投資高3.8個百分點,不過較前值有小幅回落。

  除瞭繼續推出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外,部分專傢也對財政政策發力有不同建議。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近日公開表示,當前推動經濟運行持續好轉,需要保持必要的宏觀政策力度。目前,中央政府負債水平相對較低,可適當加大財政政策的力度,加大對小微企業的紓困支持,包括對房租和水電費支出給予適當的補貼,幫助小微企業恢復元氣。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樊綱近日建言,通過增發長期公債來為推進城市化籌措資金,增加現實的投資需求。

  羅志恒建議,在財政政策發力同時,積極配合其他政策一道提高企業傢信心,比如提高法治水平和落實程度、保護企業傢的產權、在社會弘揚尊重企業傢精神是比較重要的舉措。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