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目前,各地都在全面推進綠色制造,構建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高效益的現代化制造模式,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協調優化。
在廣東惠陽的這個實驗室裡,技術人員為我們展示瞭如何將工業廢水變廢為寶。這種鋼鐵酸洗過程中產生的工業廢硫酸含有鉻鎳等重金屬,對人體有害。經過半小時的除雜處理,黝黑的工業污水變成清澈通明的液體。
斯瑞爾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師 劉偉仁:這種硫酸亞鐵溶液可以直接用於污水處理,或者作為工業生產原料生產聚合硫酸鐵。
技術人員介紹,以工業酸洗廢液為例,一般每噸廢水要收取300元到400元處理費,經過這種技術處理後還能生產出市場價值1000元左右的工業產品,真正實現瞭“變害為利”。
這傢位於重慶的國傢級綠色工廠主要生產電線電纜。以往電纜排線過程必須安排人工值守,防止排線反向折返時線纜被卡住,造成幾十萬甚至百萬元價值的銅線報廢。數字化改造後通過工業互聯網的3D視覺等技術增加瞭智能質檢功能,實現降本增效。
重慶泰山電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專員 梁壯:通過智能化改造,公司的能源節約20%,線纜整體回收率超過98%。
江蘇常州的出口企業正在加快綠色轉型步伐,提升產品國際競爭力,積極應對全球碳中和競爭新規則。這傢新能源汽車鋰電池隔膜領域的龍頭企業70%的產品銷往海外,為瞭應對今年10月1日生效的歐盟碳關稅壓力,企業對原本使用天然氣燃燒的鍋爐進行低氮改造,氮氧化物濃度從每立方67毫克降到每立方30毫克。
江蘇星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朱俊:我們對產品性能進行瞭調整,降低對能源的消耗,盡最大可能減少化石能源的消耗,把天然氣的消耗轉化為電能,盡快讓我們的產品走向低碳、零碳,達到或者說率先達到國外的要求。
據瞭解,根據歐盟相關規定,商品生產地碳定價低於歐洲碳排放交易權市場碳價的產品進口到歐盟關稅區時,必須補足碳價差額,碳已成為影響國際貿易和國傢競爭力的新因素。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