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時評】

  數字化解決方案設計師,為工廠量身定制最優方案,讓機器更“聰明”;農業數字化技術員,借助機器視覺等新技術,實現果蔬種植智能作業;互聯網營銷師,通過精心選品、視頻創推,讓產品賣得好、銷得廣;虛擬數字人捏臉師,幫助用戶打造具有個人特征的虛擬形象……

  在當下的就業市場中,這些新興數字職業備受年輕人青睞,正成為他們的就業新方向,其所反映的就業新氣象和新空間引人關註。根據招聘平臺相關數據,2022年第四季度,數字產業招聘的職位數量在全國占比超過兩成,數字經濟就業規模不斷擴大。

  國傢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近日發佈的《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2年)》顯示,2022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已經達到50.2萬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提升至41.5%,總量居世界第二。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深刻重塑瞭我們的生產和生活,也孕育催生瞭一批新興數字職業。人社部最新發佈的國傢職業分類大典,首次標註瞭包括機器人工程技術人員、數字化解決方案設計師、智能樓宇管理員、農業數字化技術員等在內的97個數字職業,占職業總數的6%。

  隨著數字經濟的持續發展,尤其是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不斷取得突破,並被更多企業采用以實現自身數字化轉型,各行各業都需要招聘人員管理並應用這些新技術。如此,將有更多數字化相關的工作被創造出來。世界經濟論壇此前發佈的第四版《未來就業報告》也預測,到2027年,數據分析、機器學習和網絡安全等相關職位預計平均增長30%。眾多數字職業的發展壯大,不僅對於實現高質量就業具有重要意義,還將成為我國數字經濟進一步發展的支撐力量。

  數字職業不斷擴容出新,拓展瞭就業新空間,提供瞭發展新機遇。對勞動者來說,在這一波浪潮中抓住機遇、成功實現自我發展,需要未雨綢繆、積極應對。

  面對未來數字技術的加速迭代演變,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至關重要,持續接受數字技能等培訓、實現自我發展,才有機會更從容應對不斷升級的工作需求,也才能築牢自身職業競爭力的安全堤壩。除此之外,人機耦合大趨勢,對勞動者的分析能力、批判性思維、感知力等也提出更高要求,對此,我們應當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長期儲備,以更好適應與人工智能等協同合作的新場景。這也呼喚企業、政府等敏銳感知相關需求,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和技能培訓服務。

  更好適應新技術革命下的就業新要求和新趨勢,還有賴於包括教育系統等在內的人才培養體系提供強有力的支撐。比如,職業教育如何緊跟變化趨勢,在強化勞動者對科技工具的使用和數據技能的掌握中發揮應有的作用,進而建立起終身學習的職業教育體系。再比如,傳統教育如何在新評價體系的指引下,加快調整教育教學方式,助力學生培養創造性、多樣化的思維等。實現高質量發展、高質量就業,需要我們在人才培養相關問題上前瞻規劃、精心籌謀,持續激發並蓄積人才紅利。

  上個月,被輿論冠以“力度前所未有”的高校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方案正式推出。在此之前,《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培訓基地入選名單》公佈。這些助力勞動者提升就業創業能力、擁抱新經濟新職業的舉措,帶給人們不少鼓舞和啟發,也贏得廣泛稱贊。人們也由此期待,各主體“職”引未來的行動清單更長、更有分量。

  (作者:莫 潔,系媒體評論員)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