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人口發展出現瞭一些顯著變化。2022年人口規模同比減少85萬人,是1961年以來首次出現人口負增長。變化之下,公眾難免會擔心:中國的“人口紅利”還存在嗎?這會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怎樣的影響?
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健指出,我國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內仍會保持人口規模巨大的特點;在人口轉變過程中,我國抓住人口機會窗口,創造瞭人口紅利,今後還將以“高質量發展”的創新性思路,應對總量壓力、結構挑戰等人口問題。
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提出“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原新指出,人口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問題就是持續性地提高人口的整體素質,並且能夠把人口素質提升的優勢轉化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在這個過程中,“健康中國”和“教育強國”是兩個龍頭工程。
在健康方面,我國目前的人均預期壽命已增長到78歲以上,接近發達國傢平均水平,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等核心指標均優於中高收入國傢平均水平。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劉旭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傢強盛的重要標志,健康水平的持續提高,將使更多勞動力具備穩定參與就業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勞動生產率。原新認為,我國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強健康服務保障、全方位幹預健康影響因素,從而維護民眾的全生命周期健康,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健康素養。
在教育方面,如今我國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已達14年,普通高等教育年招生人數和畢業人數均超過1000萬,形成瞭巨大的人力資本優勢。原新認為,讓人才質量適應“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型,要從普惠制的托育和學前教育抓起,顯著減輕傢庭生育養育教育負擔;要深化改革高等教育,穩固規模、提升質量、優化結構,讓高等教育與勞動力市場的需求更緊密接軌。
中國的人口高質量發展,是“人的全面發展”,是“人才紅利”,這意味著每一個個體都可以靠自身努力獲得幸福感,去共同支撐起整個國傢的高質量發展。當下,利用好人口規模巨大的特點,變壓力為動力,化問題為優勢,才能增強我們贏得發展主動權的信心。
一方面,我國人口發展進入少子化、老齡化、區域人口增減分化的新常態,是世界各國在工業化、城鎮化發展到一定階段後面臨的普遍現象,不應簡單化地認為人口負增長就一定會不利於經濟發展。從長遠來看,一個國傢的人口紅利既要看總量,更要看質量;既要看人口,更要看人才。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我國人口和勞動力規模優勢將長期存在,人口紅利仍在持續積累。這就是劉旭研究員說的:我國人口規模巨大的國情沒有變,這意味著我國仍然擁有強大的國內市場,這既是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的堅實基礎,也是實現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有力保障,能夠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人口問題始終是我國面臨的全局性、長期性、戰略性問題,全面、準確地認識它,就會發現:我國人口空間佈局不斷優化、中等收入群體不斷壯大,人口數量和質量完全能夠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人口既是生產的力量,也是消費的力量,一直都是中國的財富。現在最關鍵的是把我們自己的事做好,貫徹好新發展理念,在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就業優先、新型城鎮化、區域協調發展、鄉村振興、應對老齡化等一系列國傢戰略的加持下,充分挖掘和利用人口素質整體提升的優勢,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續寫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奇跡。
撰稿丨趙靜
記者丨景陽 寶珠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