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國發熱門診就診患者數量有所增加。怎樣科學應對“二陽”風險?“二陽”癥狀是否嚴重?“陽”的次數越多癥狀是否會越重,對身體的傷害是否越大?針對社會熱點關切,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日前組織專傢作出回應。
中國疾控中心傳防處研究員王麗萍介紹,疫情監測數據顯示,4月下旬以來,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數有所上升,5月中旬開始進入低水平波浪式流行態勢。
“總的來說,大部分患者‘二陽’的癥狀普遍比‘一陽’時更輕。”北京佑安醫院感染綜合科主任醫師李侗曾介紹,近期發熱門診就診人數的確有所增加。根據臨床觀察,“二陽”人群主要是年輕人和青壯年,即18歲到60歲這個年齡段的人。患者癥狀集中表現為發熱、呼吸道癥狀,個別患者會有嘔吐腹瀉癥狀。大部分患者嗓子疼是輕微的,發熱恢復得更快,病程可能持續3至5天。
李侗曾介紹,有些患者感染後恢復得比較慢,但是按照世界衛生組織定義,一般是超過三個月仍存在著相關癥狀,並且癥狀持續超過兩個月瞭,我們才稱之為“後遺癥”。實際上,符合這個定義的人是非常少的。國外有報道指出的“二陽”甚至“三陽”之後的後遺癥更重的情況,樣本來源是一些脆弱人群,如老年人和基礎病比較多的人群。
“如果確定感染瞭新冠病毒,不管是否有發熱或呼吸道癥狀,仍建議居傢休息。若經過休息、服藥,相關癥狀仍在加重,比如發熱持續超過5天、有胸悶憋氣癥狀等,應及時到醫院就診。”李侗曾還表示,不論是“一陽”還是“二陽”,老年人等重點人群還是應該做好防護,盡量避免感染。一旦感染要盡早進行抗病毒等治療,減少重癥和後遺癥的風險。
專傢結合多渠道監測數據研判認為,由奧密克戎XBB系列變異株引起的疫情還會持續一段時間,但全國整體疫情態勢平穩可控,對醫療秩序和社會正常運行影響較小。建議公眾繼續保持勤洗手、室內多通風等良好衛生習慣。尤其是有慢性基礎疾病人員和孕婦等重點人群,在進入環境密閉、人員密集的場所時要佩戴口罩,註意個人防護。
(本報記者 金振婭)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