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今天(5月30日)是第七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2013年開始,中國科協和教育部共同實施“中學生科技創新後備人才培養計劃”,簡稱“英才計劃”。讓學有餘力的中學生走進大學,在導師指導下進行學術研究。10年以來,已在全國培養瞭7000多名具有創新潛質的中學生,英才計劃讓他們的人生發生怎樣的轉變?我們一起來看。

  這位正在做“銀納米線的表面等離激元現象”實驗的男孩名叫齊一涵,是西安交通大學物理學院大四的學生,“00後”的他雖然年紀不大,但研究的課題卻十分前沿。

  西安交通大學物理學院學生 齊一涵:現在主要研究的方向屬於納米光子學,比如說我可以通過一些納米線和光信號,構建一些邏輯門,然後輸出0和1。之後可以提升光子芯片的一些效率和集成度。

  帶著對物理的濃厚興趣,2017年,當時還是高一學生的齊一涵通過層層選拔,加入瞭“英才計劃”,成為西安交大物理學院院長高宏教授的學生。“英才計劃”利用高校科研平臺和學術資源對學生進行培養,尤其註重動手能力。經過一年多的鍛煉,齊一涵順利考上瞭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學院,並進入“錢學森物理試驗班”,還在老師指導下發表瞭學術論文。很快,他將到日本東京大學進行深造。

  西安交通大學物理學院學生 齊一涵:“英才計劃“讓我覺得,物理是一個需要你去動手克服一些困難,解決一些物理問題,進行一些物理猜想的一個地方,讓我堅定瞭學物理這個道路。

  周城鍇是今年“英才計劃”高一年級學員,現就讀於成都七中高新校區,加入瞭“英才計劃”之後,周城鍇師從四川大學物理學院向鋼教授,一年時間裡,他不僅學習到關於半導體的基礎知識,還參與瞭各種實驗,受益匪淺。

  成都七中高一學生 周城鍇:他的嚴謹治學精神,對於半導體學習、對我們的激勵,其實是對我們以後專業的選擇,包括現階段的學習都有很大的幫助的。

  趙一澤是北京理工附中高三的學生,兩年前加入瞭“英才計劃”,跟隨北京師范大學化學系教授那娜老師進行化學學科的學習。他正在用合成的光電催化材料進行實驗,實驗中,他要利用氙燈模擬太陽光,通過光密度計測量確定合適的位置,進而通過電化學工作站實現光電催化反應性能測試。

  北京理工附中學生 趙一澤:開拓瞭我的眼界吧,已經不像是你在初高中那樣的記憶知識、理解知識,去建構知識網絡,而是你在未知中,去運用你已知的實驗的思路,然後去不斷在黑暗中摸索。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 那娜:因為我們找做科研的吧,他是很多需要一個興趣,一個觸類旁通的一個靈機一動的感覺,我覺得是需要多方面的培養和磨合以及激發,讓他主動去思維才能跳躍出來的

  四川科技大學教授 向鋼:這樣一種中學教育和大學教育相結合的方式,可以激發同學們對科學研究的興趣,培養出一大批崇尚科學、具有創新潛質的的優秀中學生,是“英才計劃”的宗旨。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