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中國新聞發言人論壇現場。澎湃新聞記者 程婷 圖

  5月27日,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清華大學主辦的第三屆中國新聞發言人論壇在清華大學舉行。100餘名來自中央部門、地方政府的新聞發言人以及部分專傢學者、媒體負責人進行瞭研討交流。

  澎湃新聞註意到,論壇上,多名新聞發言人談到,“要堅持人民至上的宗旨,積極回應人民關切”“人民關心什麼,我們的發言就要按此來聚焦”“新聞發佈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不回避熱點、敏感問題”“新聞發佈應堅持民有所呼、我有所為,堅持及時發聲、權威定調”。積極回應人民關切、及時回應熱點問題已成為中國新聞發言人們在新聞發佈工作中的共識。多名新聞發言人還在論壇中提到,要不斷適應新形勢,提升新聞發佈效果。

  此外,談到提升中國國際話語權時,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新聞發言人毛寧表示,要講好中國故事,也要回擊污蔑,面對反華敵對勢力的輿論抹黑,不做沉默的羔羊、不做紳士,要做戰士。

  “越是敏感的問題,越是提前進行研判,主動回答”

  “我們組織新聞發佈,要及時,要實時,絕不能拖拖拉拉,延誤最佳時機。”國傢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趙辰昕在論壇中說道。

  趙辰昕還表示,“作為新聞發言人必須堅持人民至上,這要求我們時時站在人民的角度。在我們的工作領域,人民關心什麼,我們的發言就要按此來聚焦。”

  談及新聞發佈工作,多位與會新聞發言人提到,要積極回應人民關切,及時回應社會熱點、焦點問題。

  在分享對立法發言人機制和工作的思考時,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研究室主任、新聞發言人臧鐵偉強調,要牢記新聞發佈工作的任務使命,服務黨和國傢工作大局,如通過及時回應涉法的熱點問題等,來闡明原則、立場,營造良好的國際國內輿論環境;要堅持人民至上的宗旨,積極回應人民關切,從而激發廣大人民群眾參與立法工作的熱情,推動相關法律有效實施;要用心用情用力講好立法故事,努力提升國內國際傳播效果。

  “新聞發佈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不回避熱點、敏感問題。”論壇上,國傢衛健委宣傳司副司長、新聞發言人米鋒結合抗疫期間的新聞發佈工作說道,“對於媒體和網友關心的熱點、焦點問題,我們照單全收,應答盡答。越是敏感的問題,我們越是提前進行研判,主動回答,正面回應。”

  米鋒表示,正是權威、及時的信息發佈,推動瞭正面信息先入為主、一錘定音,引領著輿論和媒體報道方向,一點一滴釋放積極信號。實踐證明,權威、及時、共情、有效的新聞發佈與人民群眾始終在一起,這已經成為14億多中國人民同心抗疫取得重大決定性勝利的重要一環。

  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徐和建也談到,三年來,北京疫情防控發佈會做到每有政策必有權威解讀,每有熱點必有及時回應,每有疑問必有專業解答,每有傳言必有及時澄清,每有謠言必有及時辟謠,每有涉疫違法行為曝光、必有案件處理通報,每有防疫要求必有知識科普引領首都輿論,維護瞭社會穩定。

  山東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省政府新聞發言人襲艷春也在論壇上指出,新聞發佈當有激濁揚清之勇,面對國內外復雜多變的輿論環境,直面問題和挑戰,解疑釋惑,凝聚共識。同時,新聞發佈應堅持民有所呼、我有所為,堅持及時發聲、權威定調,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面對突發事件和敏感熱點輿情,山東主動搶占信息第一熱點,我們曾經針對一次突發事件,連續舉行瞭6場新聞發佈會,發佈20多次信息,以及時、準確、全面的權威聲音,有效引導瞭輿論,贏得瞭民心。”襲艷春說。

  適應新形勢、創新話語體系,說老百姓聽得懂的傢常話

  “沒有媒體的報道和傳播,沒有公眾的需求和信任,單方面的發佈沒有任何意義。”趙辰昕指出,新聞發言人組織的新聞發佈行為,說到底是與媒體和公眾的互動,因此絕不能自說自話,孤芳自賞。

  多位與會新聞發言人、學者在論壇上提到,新形勢下,新聞發佈工作要創新話語體系,轉向受眾導向,要說老百姓聽得懂的傢常話。

  趙辰昕認為,新聞發言人要以科學的態度對待科學,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以滿腔熱忱對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斷創新方式方法和話語體系,善於說老百姓聽得懂的傢常話。

  同時,他指出,新聞發言人既要把發現的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辦法以及進展講出來,也要把遇到的困難、付出的努力講出來,以此爭取公眾最大的理解和支持。

  最高法院政治部副主任、新聞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李廣宇則在論壇中指出,任何道理要深入人心都不能光靠說教,要用接地氣的話語,要有一個好的載體。他表示,案例詮釋司法理念、承載公平正義,是最直接的法律教科書,是最鮮活的法治公開課,也是人民法院新聞發佈的有效載體。

  北京大學國傢戰略傳播研究院院長程曼麗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提到,新時代背景下,新聞傳播生態已發生變化,新聞發佈工作從過去重視現場發佈、主流媒體發聲,轉向重視多平臺、多方式的發佈方式,且轉向瞭受眾導向,更加強調與公眾、與網民的溝通。

  在針對新聞發佈工作提出建議時,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胡百精談到,應進一步適應並引領社交化、移動化、智能化、視覺化的媒體格局、輿論生態,持續更新話語風格和修辭體系,讓表達本身為發佈賦能、創造可對話的意義空間。

  此外,針對當前發展新形勢,襲艷春提到,做好新聞發佈工作要致力於構建輿論引導新平臺,致力於匯聚媒體傳播新動能,致力於探索新聞發佈新形態,比如讓發佈現場從發佈廳走到田間地頭,讓基層一線的代表和典型模范當話題主角,使新聞發佈更富活力,更具人氣。

  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不做沉默的羔羊,要做戰士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因此,不僅對內的新聞發佈工作很重要,對外的新聞發佈工作同樣重要。

  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新聞發言人毛寧在論壇中談到,國際社會期待聽到響亮的中國聲音和精彩的中國故事,這為我們提升國際話語權提供瞭難得的歷史機遇,但另一方面,提升我們的國際話語權仍然任重道遠。

  對於提升中國國際話語權,毛寧表示,“要積極主動發聲,我們既要會做、也要會說。”

  “從2011年9月開始,中國外交部每個工作日都舉行例行記者會,如今已經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傢每個工作日都舉行記者會的外交部。”毛寧說,“去年我們一共舉行瞭241場,回答瞭3600多個問題,有問必答,受到外國記者的高度肯定。通過我們的不懈堅持和努力,國際社會對中國外交部記者會的關註報道不斷增多,去年國際媒體對外交部例行記者會的英文報道量同比增長瞭32%,中國聲音更多地為外界聽見。”

  毛寧還表示,要提升中國國際話語權,就要講好中國故事,同時也要回擊污蔑。

  “發言人捍衛的是國傢利益、民族尊嚴和中國形象。面對反華敵對勢力掀起的一波又一波的輿論抹黑浪潮,我們不做沉默的羔羊、不做紳士,要做戰士,在尖銳激烈的國際輿論鬥爭中,確保話語陣地不丟,堅決維護國傢的利益、形象和尊嚴。”毛寧說。

  毛寧指出,要提升我國國際話語權,還需要方方面面協調配合——官方民間協同,地方部門配合,國內國外呼應的立體發聲。“我們也願意進一步加強同各地方、各部門的密切配合,在更好地對外傳播中國聲音的同時,也更好地服務國傢的改革發展。”毛寧表示。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