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一項關於養老方式的調查引起各方廣泛關註。這份由北京市官方機構完成的調查顯示,目前北京99%以上的老人選擇居傢養老,隻有不到1%的老人選擇機構養老。
這樣的結論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居傢養老是幾千年來中國人骨子裡認同的養老方式之一,但此前有關“養老機構一床難求”“最火養老院要100年後才有床位”等報道,確實給很多人帶來瞭焦慮與不安,畢竟,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仍在加劇。“明天我們怎麼養老?”——人們對基本養老服務的需求,更為迫切也更加期待。
從統計數據看,我國從本世紀初開始步入老齡化社會,截至2022年底,全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超過2.8億,占全國總人口19.8%,其中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達2.1億,占全國總人口14.9%。與此同時,我國人口總量在2022年出現負增長,這意味著人口老齡化與人口負增長的交匯已成為我國人口發展的新常態。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人口老齡化問題,近年來在“老有所養”方面持續發力,取得瞭積極成效。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傢戰略,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優化孤寡老人服務,推動實現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日前召開的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強調,“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能不能有效應對我國人口老齡化浪潮,不僅事關國傢發展全局,也與億萬百姓福祉緊密相連。
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是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國傢戰略的重要任務。對於我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區域發展水平不均衡的國傢來說,實現基本養老服務均等化絕非易事。認識上,要客觀準確把握我國人口發展的新常態,堅持系統觀念,從全齡人口和全生命周期視角加以考量,統籌好局部和整體、當前和長遠,在全面建設現代化國傢的全局中謀劃老齡化問題的應對之道,在國傢戰略體系框架下佈局老齡化社會發展路徑,在充分挖掘銀發人力資源潛力的同時,不斷創造人口新紅利。
實踐中,一方面,要加快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中辦、國辦近期印發的《關於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確立瞭基本養老服務的頂層設計,提出瞭基本養老服務清單,構建覆蓋全體老年人、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另一方面,要註重對銀發經濟的開發利用。當前,我國服務人口老齡化的產業及基礎設施在供給上嚴重不足,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銀發經濟相關企業有30.7萬餘傢,其中有一半以上還是近5年成立的新企業。顯然,我國銀發經濟尚在市場培育之中,未來完全有可能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此外,《意見》明確瞭基本養老服務的供給方式,既可以由國傢直接提供,也可以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換言之,社會資本也可以進入政府基本養老服務的采購市場,這將有助於提高政府基本養老服務運行效率和服務質量,讓我國養老市場體系變得更有溫度和活力。
需要強調的是,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本質上在於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十四五”時期是我國應對人口老齡化重要窗口期,要通過做大“蛋糕”,夯實應對老齡化的社會財富儲備,通過擴大總量、優化結構、提高效益,實現經濟增長與老齡社會發展相適應。同時也要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充分考慮發展階段性特征和財政承受能力,持續增進全體人民的福祉水平,讓中國特色應對人口老齡化發展道路越走越寬。(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顧陽)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