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日前,記者在上海、江蘇調研時發現,兩地結合自身特點,以創新驅動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最近,上海浦東新區發佈瞭一批最新科研清單,發佈的初衷源於一些重點產業面臨的發展需求。

  上海擁有張江科學城、先進大科學設施群等基礎研究平臺,集聚著一大批高能級研發機構和科技人才,科研力量雄厚。如何激活沉睡的科研資源,跨越從學術到產業的鴻溝?上海成立院士成果轉化中心,面向大企業開放大科學設施,在臨港、張江等科創承載區建造瞭一大批嵌入式創新空間。

  位於張江科學城的長三角國傢技術創新中心佈局建設瞭近百傢專業院所,記者調研時看到,不時有企業前來對接項目。從事化學纖維制造業的楊衛忠就在這裡找到一項關鍵技術的解決辦法,更讓他期待的是,接下來雙方還會聯合培養人才,共同發力生物基材料等新領域。

  今年,蘇州把“產業創新集群融合發展”列為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從“產業集群發展”到“產業創新集群融合發展”,字面上增加的幾個字折射的是發展方式的轉變。

  面對創新力量不足的的短板,蘇州正在圍繞25個細分領域的產業集群,加快佈局以基礎研究為基底的創新體系。在蘇州高新區的光子產業專班,記者發現,這裡的工作人員來自多個部門。經濟發展委員會負責凝練企業共性需求,科技創新局負責尋找創新源頭,多部門聯手推動科研成果轉化為技術和產品,高效聯動的產學研轉化機制吸引瞭近百傢頂尖院所前來落戶。

  今年,還會有大科學裝置和國傢實驗室落地蘇州。針對基礎研究較為薄弱、企業創新效率不高等瓶頸,江蘇省也啟動瞭基礎研究三年行動方案、實施新一輪創新型領軍企業培育行動,全方位佈局科技創新平臺,打造原始創新的策源地。

  調研中,我們看到,上海以創新之源驅動產業躍升,江蘇以產業之基激活創新活力,兩地特點不同,卻殊途同歸。“雙鏈”融合,激發內生動力,填補瞭從學術到產業的空白窪地,新業態乘勢而上,科技創新“能量”正在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增量”。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