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谷深,溝壑縱橫,特殊的地形雖然造就瞭貴州美麗的自然風光,卻也給山中百姓外出設下瞭重重“路障”。一座座大橋連高山、越峽谷、跨江河,讓貴州實現瞭從“千溝萬壑”到“高速平原”的巨變;因為橋數量多、種類全、有精品,貴州也成瞭“橋梁博物館”。

  萬橋飛架,托起美好生活。越織越密的路橋網,改善瞭貴州人的生活條件,分佈山間的基礎設施得以有效連接,隔江相望的人們從此便利出行。

  橋網通達,鋪就發展之路。大橋給大山增添別樣的風景,也讓小村熱鬧瞭起來。這不僅是貴州交通建設跨越式發展的生動縮影,也是祖國大地山鄉巨變的一角拼圖。

  ——編  者

  貴州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發育最典型的地區之一,流水侵蝕下,地表山峰聳立,地下溶洞縱橫。數據顯示,貴州共有近126萬座山,僅長度10千米以上的河流就有近千條。

  “連峰際天兮,飛鳥不通。”500多年前,王陽明面對黔道之艱就發出嘆息。山川阻隔路難行,橋梁成為貴州打通出山路的重要工程。

  如今,雄踞貴州崇山峻嶺中的萬座橋梁,讓天塹變通途,也讓貴州成瞭名副其實的“橋梁博物館”。

  “橋梁博物館”幾乎囊括世界所有橋型

  始於普濟橋,聞於葛鏡橋,如今世界前100名高橋近半數在貴州

  貴州這座“橋梁博物館”有哪些特點?

  數量多。截至2022年底,貴州已建和在建的各類橋梁超過3萬座,世界前100名高橋近半數在貴州。貴州高速公路通車裡程達8331公裡,將高速公路連接起來的,是14230座高速公路橋梁,這也意味著平均每過1公裡高速,就有1.7座橋梁。

  種類全。懸索橋、斜拉橋、梁橋、拱橋……貴州的橋幾乎囊括當今世界所有的橋型。其中,懸索橋以其優越的跨越能力成為貴州在復雜地質條件下修建跨越大峽谷特大型橋梁的首選橋型。

  有精品。貴州保存至今的古代、近代著名橋梁很多,在國內乃至全球領先的現代橋梁更是層出不窮。這些橋梁或歷史悠久,或建造工藝高超,或地域特色濃鬱,或具有重要的歷史人文價值。據《貴州橋梁志》記載,“貴州現存橋梁始於普濟橋、聞於葛鏡橋、巔於北盤江橋。”

  普濟橋是貴州現存最早的橋梁,位於遵義市,為川黔古驛道橋梁,始建於南宋時期,明嘉靖年間曾毀於洪水,如今人們看到的橋體復建於明崇禎年間。該橋為單孔弧形石拱橋,橋長14米,寬6米,凈跨7米,高5米,1985年被列為貴州省文物保護單位。

  葛鏡橋修建於明代,位於福泉市,橫跨麻哈江,為三孔石拱橋。該橋在絕壁之上起拱,借江心一礁石下腳,設計絕妙,用料考究,工藝精湛,歷經400多年仍堅固如初,有“北有趙州橋,南有葛鏡橋”的美談。葛鏡橋還有一個令人驚訝的技術,就是橋底拱面的石塊沒有使用一點黏合劑,巨型石塊借助橋身自重和拱橋張力緊密結合,完美承接住古橋自身的壓力。

  杭瑞高速畢節至都格段上的北盤江大橋是連接黔滇兩省的鋼桁梁斜拉橋,總重近3萬噸,大橋橋面至江面的距離為565.4米,高度超過200層摩天大樓,是目前已建橋梁中的世界第一高橋。遠遠望去,讓人仿佛覺得“大橋不是架在山頂上,是架在天邊的;橋上的車不是開過去的,就像長翅膀飛過去的一樣”。

  世界級難度“逼出”世界級橋梁

  不僅要滿足出行發展需要,還要實現與自然和諧共生

  為瞭滿足出行和發展需求,貴州突破重巒疊嶂的困難,建設瞭許多實用且美麗的大橋,一次次刷新世界紀錄、捧回國際大獎,這離不開建設者們對橋梁結構形式和施工工藝的創新發展。

  20世紀80年代,貴州首創桁式組合拱橋,並於1995年在烏江天險上建成主跨徑330米的江界河大橋,是當時世界最大跨徑的混凝土桁式組合拱橋;2000年以後,貴州橋梁建設施工工藝持續提升突破,如位於安順市的壩陵河大橋,是世界上首座山區峽谷千米級大橋。

  壩陵河大橋也拉開瞭貴州建造世界級橋梁的序幕。該橋主跨1088米,橋面距水面370米,其西岸為關索嶺,東岸為曬甲山。過去,兩岸百姓若想到對岸,就算開車也要花費一個小時。2005年,貴州開始著手壩陵河大橋的建設。但兩岸地勢陡峭,河谷高深,要修建一座千米級跨徑的大橋,難題不少。

  拉導索是懸索橋進入上部構造施工的關鍵環節,但這座橋梁跨徑大、距離長,人工拉索不可能,直升機牽引成本又太高,拉導索成瞭擺在建設者面前的一道難題。經過多次考察和全面論證,他們決定使用遙控飛艇,將毛線粗的先導索牽到對岸,通過來回牽引,最終形成瞭貓道的骨架。有瞭貓道,才有架設橋梁主纜的高空施工平臺。用飛艇牽引先導索,這在世界上懸索橋施工中尚屬首次,此外壩陵河大橋還成功突破山區峽谷千米級跨徑橋梁建設的其他諸多瓶頸,形成瞭成套核心技術。2009年建成後,壩陵河峽谷兩岸通行車程縮短為4分鐘。

  多年來,貴州在建橋技術工藝方面還在不斷地精進和創新:建橋更加智慧,花江峽谷大橋搭建瞭智能化的施工系統,通過5G網絡將各種施工設備聯系起來,可以提高鋼筋安裝精度和施工效率;建橋精度更高,德餘高速烏江大橋整體剛結體系用22萬套高強螺栓連接,無任何焊接,栓接精度嚴格控制在3毫米之內。

  但建造世界級橋梁,不僅要追求技術創新,還要實現與自然和諧共生。

  2022年4月,第三十九屆國際橋梁大會上傳來消息:貴州的花魚洞大橋被授予“古斯塔夫斯·林德撒爾獎”。這座建於普通國省幹線、主跨隻有180米的“小橋”居然力壓許多跨度大、高度高的大橋摘得國際大獎,這或許離不開它呵護生態的努力。

  1991年建成通車的原花魚洞大橋坐落於貴黃公路之上,限於當年的建造技術,加上近年來的高車流量,大橋被定為危橋,必須進行改建。可是,大橋下的紅楓湖是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炸毀、拆除或另建大橋都將對環境造成幹擾。工程師們想出一個新奇的方案,用“舊橋建新拱、新拱拆舊橋”,新舊騰挪漸次回收廢料、廢水,再作為新橋原料使用,不造成環境污染。2021年花魚洞大橋通車後,實現“水源零污染、景區零幹擾、廢料再利用、景觀新地標”的預期目標。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