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海上絲綢之路”,在宋元時期達到頂峰,各地窯口燒造的瓷器,從寧波、溫州、福州、泉州、廣州出發,銷往東南亞、西亞,以及非洲和歐洲,形成“器成走天下”的流佈格局。

  專傢介紹,與泉州、廣州等其他“海上絲綢之路”的港口不同,古代寧波港口以“河海聯運”獨具特色。與出口類似,海外來船在寧波靠岸,通過浙東運河聯通杭州,再從杭州聯通京杭大運河,從而和內陸水系聯系在一起。中外商品就在這處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來來往往。

  位於寧波的永豐庫遺址,將這段歷史體現得尤為豐富。永豐庫是元代的一處大型倉庫,主要用來存放海外貿易和國內貿易的稅收和罰沒。永豐庫出土的瓷器,很多就屬於實物稅。

  寧波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主要始發港之一,同時,寧波地區也是越窯青瓷主要產地。越窯青瓷是我國最早大批量銷往海外的貿易陶瓷,在晚唐和北宋達到瞭外銷高峰,成為“海上絲綢之路”最有代表性的商品之一。

  朝鮮半島、日本群島、阿拉伯半島,甚至非洲都出土過越窯青瓷。這套現藏於寧波博物院的越窯荷葉盞托,或許承載著唐代外銷瓷的歷史。它的口沿為五瓣花口弧形,外邊壓出內凹的五條瓜棱,釉色飽滿青翠、如冰似玉。

  隨著越窯青瓷的大量外銷,制瓷技術也隨之外傳,影響瞭外銷目的地的制瓷業發展。位於寧波的中國港口博物館,收藏的高麗青瓷,則反映瞭中外文化交流的那段歷史。

  專傢介紹,高麗青瓷是十到十四世紀高麗王朝工藝美術的代表,後來也銷往海外,甚至一度向越窯青瓷的發源地浙東地區反向輸出。

  溫州朔門古港實證“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節點

  “海上絲綢之路”的繁盛,離不開暢銷的商品,也需要方便靈活的貨運碼頭。浙江溫州朔門古港遺址,是2023年公佈的2022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項目,該遺址包括碼頭、航船、航標塔、窯業等等。它的發現,印證瞭溫州港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節點以及龍泉瓷貿易樞紐港的地位。

  朔門古港遺址位於溫州古城北大門——朔門之外。2022年發掘至今,發現瞭分別建於宋元和明清時期的朔門甕城遺跡。實證千年以來岸線變遷的江堤、橋梁、棧道等建築遺跡,以及9座宋代碼頭、2艘宋代沉船和數以噸計的宋元瓷片堆積等遺物。

  溫州古城擁有1700年歷史,由於具備得天獨厚的地形優勢,這裡港闊水深、岸線穩定。北宋晚期至元代,隨著龍泉窯的崛起,溫州港進入鼎盛時期。南宋至元,朝廷在溫州分別設有市舶務和市舶司,管理對外貿易。此次考古中發現的2艘宋代古沉船,均為宋代的福船,具有龍骨結構、水密隔艙等當時最先進的技術。沉船遺跡也進一步指明瞭宋代碼頭位置所在。在沉船考古現場,工作人員正為浸泡槽塗抹防腐材料,為木質沉船下一步的脫鹽工作做準備。

  古港遺址新發現 再現繁榮“海絲”印記

  雖然溫州朔門古港遺址的考古工作仍在進行中,但是已經有不少的出土文物在保護修復後同觀眾見面瞭。


  在溫州博物館開設有此次朔門古港遺址的專題展,從遺址出土的龍泉窯、建窯、定窯等外銷瓷器和精美漆器已經展出。這件北宋晚期龍泉窯青釉刻劃花大瓷碗,憑借精細的內外滿工裝飾吸引瞭眾人眼光。

  我們再來看一件從溫州本地出土的南宋金葉子貨幣。從外形看來,這件金葉子像是多層“金箔”疊壓在一起。正面右半邊四角,各有一處壓印銘文“霸北街西”,中間有一處壓印銘文“韓四郎十分金”。南宋金葉子貨幣十分少見,目前,僅在杭州市、湖州市、合肥市等少數地方有出土,帶文字的更少。

  據史料記載,當時臨安城也就是現在的杭州市,有上百傢金銀鋪,“韓四郎金銀鋪”是其中一傢。因此,這件金葉子應是杭州制作後攜帶或流通到瞭溫州。它的重量接近40克,相當於黃金一兩,可以兌換銅錢35千文,主要用於大宗貨物買賣。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