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殲-20首飛試飛員李剛。右圖:2013年1月26日,鄧友明、劉宏亮、袁志鵬駕駛運-20成功首飛。
近期上映的內地電影《長空之王》以我國幾代試飛員傳奇故事為題材,引發瞭公眾對這一特殊職業的關註。每一型戰機從試驗到最終服役形成戰鬥力,都離不開試飛員數千次飛行冒著生命危險高強度試飛,借此挑戰極限、優化性能。“國之重器,以命鑄之。”這是國產新一代隱身戰機殲-20首飛試飛員李剛的信條,也是多年來無數試飛員的真實寫照。憑借戰機“磨刀手”的反復磨礪,殲-20等一款款新型飛機亮劍長空。\馬浩亮(文)
戰機在試驗階段,都需要試飛員不斷親自駕駛測試,才能驗證系統性能、發現故障缺陷、測試各種極限參數,從而改進完善,最終定型、列裝、服役,獲得“藍天通行證”,形成戰鬥力。譬如殲-20隱身戰機在服役前就試飛瞭數千架次。
飛行員駕駛的都是正式定型的飛機,而試飛員測試的則是隨時發生不可預知問題的未定型飛機。試飛員需要去探索新型戰機的極限和安全邊界,即戰機“包線”,譬如最快速度、最慢速度、最大高度、最大迎角、最大過載等,要應對“失速尾旋”“空中停車”等高危空情。形象地說,試飛員負責磨礪刀劍,讓武器達到最優狀態;飛行員負責揮刀亮劍,鉆研戰術戰法,消滅敵人。
需經部隊推薦 頂尖飛行員出身
試飛員必須飛出高風險、高精度、高難度,才能驗證拓展飛機性能的極限。運-20首飛試飛員鄧友明透露,在運-20試飛期間,先後完成瞭失速、抗震、大側風、高溫、高濕、高寒、高海拔機場起降等復雜風險科目的試驗。
空軍於1952年成立瞭專門的試飛部隊。1959年4月,中國飛行試驗研究院(現改稱航空工業試飛中心)在西安閻良組建,是唯一的國傢級航空產品鑒定試飛機構。空軍試飛團常駐該中心,承擔試飛任務。試飛員都是從優秀飛行員中選拔,必須具有高超的專業技術水準、心理素質、臨機應變能力。
李剛曾透露,試飛員培養需要經過航空兵部隊推薦、試飛部隊考察篩選、試飛員學校培訓等環節,才能分配到試飛部隊執行任務。參加選拔的試飛員年齡在35歲以下,飛行時長1000小時以上,試飛員通常可以飛到50至52歲,而後不再執行試飛,轉而從事科研試驗任務。李剛本人即是52歲到齡停飛。
由於試飛員都是從頂尖的飛行員中選拔,普遍具有較高的飛行技術。在試飛員培訓階段,重點不再是飛行技術,而是與試飛相關的策劃、執行、評估等能力。
試飛體系比肩西方強國
試飛工作是在危險邊緣試探,每一次試飛都要當成最後一次飛行,做好付出生命的準備。試飛員被稱為“和平時代離死亡最近的人”。幾十年來,空軍試飛員成功試飛180餘型國產飛機,累計2.2萬多架次,經歷瞭500多次重大險情,共有32位試飛員犧牲。最近一位是2021年犧牲的空軍特級試飛員徐文,時年僅29歲。
2017年建軍90周年前夕,首批獲得軍隊最高榮譽“八一勛章”的10位軍人中,就有曾擔任空軍試飛團團長的“試飛英雄”李中華。這充分體現瞭國傢對試飛員特殊貢獻的高度肯定。
2022年8月,空軍航空開放活動期間,首次組織瞭英雄試飛員的集體見面會。殲-15、殲-16首飛試飛員李國恩表示,中國試飛員隊伍成長已實現體系化、系統化、規模化,可以與西方強國比肩。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