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昨天(5月11日),由中科院先導專項(A類)支持研發的兩型設備——深海浮遊式移動作業系統及深海底爬行式移動作業系統在南海海域順利完成瞭4500米級的海上試驗,並通過瞭現場專傢組的考核。

據中科院深海所介紹,這兩型裝備2019年立項,歷時4年半研發完成,分別針對水中和海底兩種不同的應用場景實現功能互補。

深海浮遊式移動作業系統采用中繼器加浮遊平臺分體式結構,中繼器可實時觀測浮遊平臺周邊情況,在不同水深進行作業。本次海試中最大作業深度達到4543米,將在水下油田開發、海洋工程等領域發揮作用。

深海底爬行式移動作業系統則設計成瞭履帶式行走結構,可在海底沉積物稀軟底質的行駛條件下移動作業,並且通過更換不同形式的履帶,實現海底多種復雜條件的行走功能。本次海試的最大深度達到4098米,並搭載瞭智能作業機械手、海底破碎收集模塊等開展試驗,未來將應用於地質勘探、深海礦產資源開發等方面。

科研人員介紹,這兩型作業系統首次進行瞭國產化系統配套,佈放回收裝置的絞車、A架等水面支持部分,以及推進器、聲學儀器、水下燈、高清相機等關鍵部件全部實現瞭國產化。此次海試的順利實施,驗證瞭該類設備的自主創新能力和國產化運行的可行性。

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工程師 謝超:本次海試的兩型設備作為深海科學考察的通用型搭載平臺,可為今後的深海作業再添兩臺利器,進一步拓展深海領域科學考察的活動范圍和手段。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