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近期召開第一次會議,提出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特別提到,要“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並將其放到瞭“關系我們在未來發展和國際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的高度。

  眾所周知,實體經濟是一個國傢的根基。實體經濟保持繁榮與發展的態勢,既關系到國傢國際競爭的戰略主動權,也關系到國民財富創造的實際增長率,它不僅構成瞭經濟基礎的穩定基石,也構成瞭經濟發展的紮實基座,更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現實載體。

  強化實體經濟發展根基

  從我國實體經濟的發展現狀來看,總體勢頭穩中向好。實體經濟承受沖擊的韌勁大、發展的後勁足,既有國民生產總值的數量積累和增長,也有科技創新成果的質量完備和提升,表現出科技的質和財富的量良性互動的態勢。通過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的推廣應用,使城鄉居民能更方便地分享改革發展的經濟成果,有利於全社會實現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標。因此,實體經濟在所有發展中處於基礎地位,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動搖這個根本,要不斷利用新技術發展和新模式代謝強化其根基。

  要開辟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道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顯著特征就是科技立國,支持有質量的產業現代化、鼓勵有前景的科技創新活動,同時發揮金融市場的投融資作用,為經濟增添“含科量”和“含金量”這兩個新經濟指標。

  要堅定不移地推動科創經濟不斷發展壯大。面對“三期疊加”,我們把經濟總目標鎖定為高質量發展,但並不是把“低端產業”簡單地一退瞭之,而是將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為現代產業,體現瞭產業生命周期的新陳代謝和更新循環,目的就是拉長和提升產業的生命力、增強經濟中科學技術的含量,讓技術要素和數字要素在經濟活動中發揮更大效率,並讓科學技術真正發揮第一生產力的作用和價值。

  要建設以現代化產業體系為標志的創新生態。二十屆中央財經委第一次會議公告表明,針對經濟即將要實現的這一重大變化,已經準備瞭一系列制度安排。其中就包括構建以企業傢群體為特征的創新活動、以科創板上市直接融資為核心的科創企業、以現代化產業體系為標志的創新生態,當然還包括保護功成名就企業傢、貢獻卓越科學傢、資本市場投資者權益的法律制度。高質量發展的背後是高效率的科技金融服務,科創經濟發展的底氣來源於科創技術孵化的能力。

  要推動制造業由大向強轉變。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我們是制造業大國,但還不是制造業強國,更需要對標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目標,進行現代化產業體系的佈局。要實現制造業由大到強的根本轉變,關鍵在於實體經濟的質和量的提升,尤其要花大力氣提升制造業的技術性和先進性。具體需要做好兩方面的工作:一是通過技術改造和創新,對傳統產業進行徹底的現代化改造;二是新興智造產業的現代化發展,在先進技術領域通過科技攻關和專利研發,把戰略性先進制造企業優先發展起來,再逐步組建成主線明確、貫通一致的產業集群。

  上海有條件也有能力當好先行者

  制造業對上海的發展至關重要。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充分闡述瞭上海發展先進制造業的重要意義和戰略路徑,提出“構建新型產業體系,堅定不移把制造業作為實體經濟根基”。接下來,可重點從以下幾方面推進:

  其一,加快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宏觀佈局。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總體格局中,上海要在科創經濟發展中有自己的高階定位。上海有敢於擔當的國傢級科學技術底蘊,也有敢為人先的浦東新區創業奮鬥精神,還有金融市場率先發展的探路創新思維。上海有顧大局、識大體、保持宏觀定力的優勢,能攜手長三角進行一體化戰略協同,千方百計把握科技革命帶來的科創經濟發展機會,比如組織芯片制造業產業鏈進行集群協作,推動高端智能制造產業形成以上海為中心的全產業鏈。上海也有觀世界、站首位、保持發展毅力的長處,能經歷千難萬險牢牢抓住科技創新催生產業變革的機遇。上海在調整張江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發展方向、佈局臨港新片區智能制造產業、發展新能源技術和新能源汽車產業輻射能力、促進生物技術和生物制藥等健康產業快速發展方面,培植瞭一批具備強大科創實力的先進產業龍頭企業,提高瞭重大技術和領先產業在經濟中的比重,強化瞭經濟提質增效內涵式發展的創造力,提升瞭技術引領和產業競爭的科創貢獻度,有利於帶動長三角科創經濟高質量發展。

  其二,創造“科技+資本”雙輪驅動產業發展的微觀環境。上海作為中國最有國際影響力的經濟大都市,科技硬實力也是城市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表現。四年前科創板在上海證券交易所順利起步,為上海創造瞭“科技+資本”雙輪驅動的產業機遇,截至2023年5月5日上海共有81傢科創板上市公司,募集資金總額超過2000億元。借助這些科創公司獲取的金融市場直接融資,上海不僅推動瞭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的量和質,而且在數字經濟、綠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終端四大賽道齊頭並進落子佈局,在未來健康、未來智能、未來能源、未來空間、未來材料五大領域加速實現產業突破。此外,依靠科創板培育的科技“硬支撐”,進一步推動城市經濟轉型發展,營造適宜科技創新的“產學研用”成果轉化和人才集聚的環境生態,推動以要素資源優化配置為主線組織的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的集合體,打造涵蓋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三大先導性產業設點佈局的超級工廠,並以此為軸心組建一批具有世界級影響力的新興產業集群,最終形成長三角地區科技一體化協同發展的大好局面。

  總之,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上海有條件也有能力當好先行者。為此,既要逆勢而上,把科技創新和高質量發展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發揮上海科技策源功能和經濟內循環中心節點作用,在短板領域加快突破;也要順勢而為,從制度上落實企業傢和企業科技創新的經濟主體地位,形成能夠承擔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戰略性資源支撐的企業群體,在優勢領域做大做強。同時,進一步引導長三角地區崛起的科技創新企業瞄準海外市場,借鑒吸收國際前沿科技成果,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技術,推出符合市場需求且具有專業化、差異化和特色化的技術服務和產品供給,推動傳統制造業企業依托科技創新提升技術能力和品質,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和融合化方向進行高效能轉型。通過擴大和發展上海和長三角地區先進制造業集群的科技實力,壯大優質科技創新企業推廣應用先進技術的能力,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作出上海應有的貢獻。

  (作者為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教授)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