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俞嵐

  “五一”假期的前一天,中央政治局剛剛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5月5日,小長假後的第二個工作日,兩場聚焦經濟工作的重要會議又在同日召開。

  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和5月首場國務院常務會議的新聞通稿,釋放出諸多明確的重要信號,其中產業政策著墨頗多。

  中國經濟今年開局企穩回升、復蘇有力,這種優於預期的表現不僅體現在一季度的統計數據中,還直觀展示在“五一”假期的人潮洶湧,以及各種“人間煙火”名場面的回歸。

  如何將良好開局的“形”,轉化長期向好的“勢”,從同日召開的中財委會議和國常會,可以觀察到中國經濟發展四個更加清晰的信號。

  首先,關系定位更加清晰。

  經濟建設是黨的中心工作,能不能引領好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能不能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從根本上講取決於黨的領導核心作用。

  今年3月,新一屆國務院第一次全體會議指出,本屆政府的工作就是要把黨中央的決策部署貫徹好、落實好,要當好執行者、行動派、實幹傢。

  5日召開的中財委會議強調瞭經濟建設的中心地位和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作用。會議聚焦兩大關鍵詞,一是產業,二是人口。兩者都是事關全局、影響長遠的重大戰略議題。

  針對產業政策,中財委會議強調,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那麼當前發展實體經濟的重點是什麼?毋容置疑,當屬先進制造業。同日召開的國常會審議通過關於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的意見,對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作出具體部署。

  同日舉行的這兩場會議,一重謀劃部署,一重貫徹執行,中國經濟治理的決策系統分工更加明晰,協同更加高效。

  其次,發展方向更加清晰。

  中財委會議和國常會都提到要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這是關系中國在未來發展和國際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的宏大工程。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逐步建立起行業齊全、配套完善的產業體系。進入新時代,面對新形勢,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概念和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任務。

  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內涵是什麼?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目標有哪些?中財委會議提出,要推進產業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建設具有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貫徹層面,國常會提出要統籌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新興產業培育壯大,促進技術創新和轉化應用,推動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壯大優質企業群體,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產業體系是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現代化產業體系是現代化強國的重要支撐。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決策層已勾勒出中國產業體系現代化升級的清晰目標。

  第三,主要路徑更加清晰。

  開局之年,把舵定向是成事之基,路徑導航是成功之要。

  針對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建構,中財委會議提出瞭“五個堅持”和與之相應的“五個誤區”,即堅持以實體經濟為重,防止脫實向虛;堅持穩中求進、循序漸進,不能貪大求洋;堅持三次產業融合發展,避免割裂對立;堅持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不能當成“低端產業”簡單退出;堅持開放合作,不能閉門造車。

  落實到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國常會提出,堅持全國一盤棋,引導各地發揮比較優勢,在專業化、差異化、特色化上下功夫,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

  從“五個堅持”和“五個誤區”,到“有所為、有所不為”,這都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原則和方法論,既有的放矢,具有強烈的現實針對性,亦著眼全局,為應對未來的風險挑戰做好準備。

  第四,戰略支撐更加清晰。

  有方向的擘畫,有方法的校準,還要有方針的支持。從同日召開的兩場會議上,還可觀察未來中國產業政策體系的四梁八柱與施工指南。

  中財委會議提出要完善新發展階段的產業政策,把維護產業安全作為重中之重,強化戰略性領域頂層設計,增強產業政策協同性;要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戰略性資源支撐,從制度上落實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要更加重視藏糧於技,突破耕地等自然條件對農業生產的限制;要用好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把擴大內需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有機結合起來,加強產業鏈供應鏈開放合作;要大力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倍加珍惜愛護優秀企業傢,大力培養大國工匠。在體制機制層面,國常會提出,要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著力營造產業發展的良好生態。

  維護產業安全、推動科技創新、重視藏糧於技、加強產業鏈供應鏈開放合作、建設世界一流企業,這些都是統籌國情與世情、發展與安全、優勢與短板、當下與長遠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戰略安排。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讓“兩隻手”相得益彰、協同共進,則是保障產業政策高效落地的必然要求。(中新網微信公眾號)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