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論壇】

  作者:完顏平(紀檢監察工作者)

  中共中央政治局6月17日就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進行第四十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加深對新形勢下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的認識,提高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能力和水平,全面打贏反腐敗鬥爭攻堅戰、持久戰”。這為新形勢下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進一步指明瞭方向,對於我們黨不斷贏得勇於自我革命的“歷史主動”,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具有重要意義。

  一個政黨要跳出歷史周期率,必須始終牢牢把握“歷史主動”。勇於自我革命是黨百年奮鬥培育的鮮明品格。自“窯洞對”始,我們黨就不斷探索跳出歷史周期率的有效途徑。從“依靠民主”到“依靠自我革命”,是贏得“歷史主動”的歷史總結。一些政黨和國傢的興衰證明,不把握“歷史主動”就會“歷史被動”;不能“自我革命”,就將“被他人革命”。人民衷心擁護是贏得“歷史主動”:“黨通過前所未有的反腐倡廉鬥爭”,贏得瞭人民群眾的支持,保持瞭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全黨高度團結和統一是贏得“歷史主動”:堅持“刀刃向內的堅定,堅決割除毒瘤”,清除政治隱患,優化政治生態,使黨的肌體更加健康純潔,實現黨的思想的集中統一;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水平是贏得“歷史主動”:“以偉大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不斷保持百年大黨的生機和活力,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帶領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是贏得瞭這樣的“歷史主動”,我們黨才能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歷史主動”是戰略的主動,自我革命必須審時度勢,把握時代特征,作出戰略安排,探索新的實踐路徑。進入新時代,我們黨就推進反腐敗鬥爭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把全面從嚴治黨納入“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加強黨對反腐敗鬥爭的領導,構建起黨全面領導的反腐敗工作格局,健全反腐敗工作體制機制;從治標入手,把治本寓於治標之中,深化一體推進“三不腐”,讓黨員幹部因敬畏而“不敢”、因制度而“不能”、因覺悟而“不想”;堅持嚴的主基調不動搖,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堅決遏制增量、削減存量;堅定不移“打虎”“拍蠅”“獵狐”,保持高壓態勢;強化巡視巡察,發現問題,形成震懾,發揮利劍作用;鍥而不舍糾“四風”,一個節點一個節點抓,一個戰役一個戰役打;形成一整套比較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和反腐敗法律體系,貫通執紀執法,強化綜合效能,確保各項法規制度落地生根;加強廉潔文化建設,厚植廉潔奉公文化基礎,用革命文化淬煉公而忘私、甘於奉獻的高尚品格,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培育為政清廉、秉公用權的文化土壤,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精神境界等。這些,契合黨情國情,遵循管黨治黨規律,科學謀劃,真抓實幹,贏得主動,將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不斷引向深入,取得豐碩成果。

  贏得“歷史主動”,要用“全周期管理”方式,推動各項措施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實施過程中相互促進、在工作成效上相得益彰。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必須三者同時發力、同向發力、綜合發力,把不敢腐的強大震懾效能、不能腐的剛性制度約束、不想腐的思想教育優勢融於一體。強化系統觀念,形成配套體系,打“組合拳”。從“主動”意義上說,反腐不隻是“打虎”“拍蠅”,要從源頭著手,完善管權治吏的體制機制,更加常態化、長效化地防范和治理腐敗問題。抓住政策制定、決策程序、審批監管、執法司法等關鍵權力,嚴格職責權限,規范工作程序,強化權力制約,減少權力對微觀經濟活動的不當幹預。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切實壓縮權力尋租空間。把反腐敗防線前移,加強日常管理監督,精準運用“四種形態”,防微杜漸、層層設防。要重視審視制度自身的廉潔性,堵住制度的“廉潔空洞”,防止制度“帶病出臺”。尤其要嚴格執行制度,最終把遵規守紀內化為黨員、幹部的思想自覺和政治自覺。由此,發揮政治監督、思想教育、組織管理、作風整治、紀律執行、制度完善在防治腐敗中的重要作用,打好總體戰、立體戰,包括運用科技手段建立“防火墻”的現代戰。

  把握“歷史主動”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全面打贏反腐敗鬥爭攻堅戰、持久戰”,本身就是一個歷史過程。這是一個思想準備,一個戰略判斷,也是一個任務要求。腐敗絕不會甘心失敗,也絕不會自動退出歷史舞臺。腐敗是黨內各種不良因素長期積累、持續發酵的體現,反腐敗就是同各種弱化黨的先進性、損害黨的純潔性的病原體作鬥爭。這種鬥爭復雜艱巨,容不得絲毫退讓妥協,也容不得半途而廢,更容不得“躺平”。我們應始終堅持問題導向,加強對腐敗手段隱形變異、翻新升級等新特征的分析研究,提高及時發現、有效處理腐敗問題的能力。對那些反復發作的老問題,要對癥下藥,使其逐漸減少直至消失;對新問題要動輒則咎,讓一些滋生的新問題難以蔓延;對苗頭性、傾向性問題要抓早抓小,防止“舊病未除,新病又生”。由此,抓主動,主動抓,實現管黨治黨的良性循環。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