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金融开放是其中的亮点。 近两年,金融对外开放的政策措施和市场行为不断加快,外资资管机构在久等之后显得格外活跃。

“准备了这么久,现在终于开始有了回报。” 富达国际中国区董事长何惠芬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感叹。 她介绍,富达国际投资中国市场已有20多年。 一开始,它是通过海外团队投资的。 其后于2004年设立上海代表处,并于2011年在上海成立本土投研团队。

何慧芬表示,在富达国际的全球战略布局中,中国市场非常重要。 “我们是民营企业,我们的理念一直是不搞合资,即使这么多年没有商机,我们也一直坚持投资做准备。”

她还透露,富达国际在2017年获得首张外商独资私募股权牌照后,已发行多款产品,包括股票和债券类私募股权基金,客户主要为高净值个人和机构。 目前,富达国际已提交公开发行牌照申请材料,等待监管部门审核。

“我们会继续在上海招人,未来公募牌照批下来后,下一步我们会继续申请养老、投资咨询等业务资质,希望把海外养老的经验带过来。”护理业务进入中国市场。”

2019年11月,富达国际任命何惠芬为中国区主席,带领公司实现从私募基金管理人向基金管理人的战略转型。 这是富达国际首次设立中国区主席一职。 何惠芬于2005年加入富达国际,历任富达国际亚洲(不含日本)及中东地区董事总经理、富达国际亚洲(不含日本)机构业务主管; 曾任职于摩根大通、安盛及恒生等银行机构。

香港保险复利率_利率上行利好保险_保险利率计算器

公募牌照申请正在审核中

《21世纪》:富达国际一直在寻找机会深度进入中国市场,也申请了公募牌照。 目前进展如何?

何惠芬:我们的理念一直是不做合资公司,不仅在中国市场,在全球其他市场也是如此。 所以我们一直在等待一个开放的机会,已经有 10 多年了。 中国市场在富达的全球战略版图中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在这里非常有耐心。

我们早在2004年就在中国设立了代表处,并于2007年在大连成立了中后台服务中心。目前,大连中后台服务中心规模超过1200人。 现在这个团队可以覆盖整个亚洲,包括日本、韩国、香港、东南亚,也可以服务目前的私募股权业务和目前正在申请的公募股权牌照业务。

另一个是投研团队。 富达投资中国市场已有20多年。 此前,它通过海外公司的业务团队在中国市场进行研究和投资。 后来我们认为大陆市场越来越重要,有必要在上海建立自己的团队,所以2011年在上海成立了自己的投研团队,包括固定收益和股票分析师,作为以及基金经理,包括投资研究、合规和后台部门。 目前在上海约有50人。

我们于2017年获得首张外商独资私募股权牌照,现已提交公募股权牌照申请。 进展主要取决于跟监管部门的后续沟通,可能不会太快。 证监会审核完我们提交的材料后,也会去现场看团队建设情况,比如部门设置、合规流程、交易系统等,目前处于审核阶段。

《21世纪》:自2004年设立上海代表处以来,富达国际进入中国市场已十余年。 您目前的业务布局如何? 拿到公募牌照后,打算怎么创业?

何慧芬:我们一直在开展与中国大陆市场相关的业务。 在拿到牌照之前,我们主要通过香港团队服务内地投资者,帮助他们投资海外产品。 我们在该领域拥有超过 10 年的经验。 此外,我们有专门的团队负责管理通过QDII渠道进行的海外产品投资。

只有取得牌照后,我们才能在内地分销产品。 2017年获得中国市场首张外资私募牌照,发行了股票、债券等多款产品。 发布产品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让我们的投研团队有机会在当地实践。 包括如何分销产品,如何与客户沟通,如何做投资研究等。未来在进行公募业务时,投资者还需要看过去的业绩。

另外,我们非常重视养老投资,在这方面我们有很多经验。 我们最先在美国市场发明了目标日期基金,希望把这个经验带到中国市场。 目前我们和华夏基金在这方面有合作,主要是以顾问的形式,提供产品模型的建议。 未来我们在申请公募牌照的时候,希望能够深入到养老市场,在养老第三支柱方面我们会进一步申请相关的资质,但是要按部就班的去做。步。

坚持独资经营,保持自身特色

《21世纪》:为了保留自己的基因和特色,富达一直坚持不会是合资公司,而是等待独资开业。 你的基因和特征是什么? 未来中国市场的发展会不会有本土化转型?

何慧芬:有几个原因。 我们从非常长远的角度看待市场。 我们希望保持富达自己的DNA,保持自己的策略和对市场的看法。 如果我们合资,那就是合作、讨论、妥协。

我们的DNA主要体现在投研体系上。 我们在世界各地都有一套相同的标准,在上海也是如此。 这套在中国市场的文化和体系,用了十年的时间才慢慢建立起来。 从大学招贤纳士开始,将分析师培养成基金经理需要7-10年的时间。 他们可以在其他海外市场工作,然后返回上海。 每位分析师将花费 2-3 年的时间研究一个行业,然后研究另一个行业。

分析师成熟后,不会直接转为基金经理,而是进入我们的基金经理学院,进行为期半年到一年半的培训和考察,通过一系列指标后,我们进行分级他们。 你个人的投资风格是什么,是成长型还是价值型,适合管理机构产品还是散户产品等等。

《21世纪》:富达在养老投资方面有非常成熟的经验。 目前,中国市场越来越重视养老金融业务。 您如何评价目前中国市场的养老产品? 有哪些经验教训可以分享?

何慧芬:国内养老第三支柱刚刚起步,市场上的目标日期基金也刚刚起步,而且大部分都是基于海外经验。 概念和模型非常相似,概念相似。 都是通过逐步降低股票类比例,提高固定收益比例,逐步降低风险,稳定分红养老。

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要慢慢观察。 一两年后每个人都会停止投票吗? 从我们早期的海外经历来看,我们遇到的最大挑战是这种长期投资很难与投资者沟通。 一谈起长期投资、复利等概念,他们就提不起兴趣了。 我更喜欢短线操作,或者直接把钱交给别人。

因此,在中国大陆市场,我们认为调动投资者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尝试,比如不是简单地将资料翻译成中文,而是专门制作接地气、本地化的文档,通过游戏等多种形式来表达。

投资公募市场关键是耐心

《21世纪》:中国公募基金市场一直存在短线投资、追涨杀跌的问题。 如何赢得投资者的信任,您有哪些方法和建议?

何慧芬:关键是时间,要有耐心,和投资者保持长期的沟通,把投资理念讲透,让大家相信3-5年的投资可以得到更好的回报。 更难的是,当出现较大的波动时,市场上的声音会很多,有些投资者怕了就会赎回。

我们有一个非常成熟的应急系统,只要市场出现较大的波动就会启动。 分析师和基金经理会及时整理出自己的意见,如何看待市场,然后交给销售人员,销售人员再与客户沟通。

市场形势不是一天半天就能改变的。 需要长期的坚持。 我们鼓励员工长期服务。 海外团队中不乏在富达工作了20、30年的员工。 在薪酬体系方面,国内很多基金公司都是按照一年的业绩发放奖金,而我们主要是按照三年和五年的业绩发放奖金。

《21世纪》:进入中国市场这么多年,您如何看待中国金融市场,下一步的深度介入面临哪些挑战?

何慧芬:首先,我们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借助海外经验为中国投资者服务。 中国市场越来越开放,不同的经验、不同的机构都可以参与进来,市场才能更好、更成熟。

其次,中国的金融市场近年来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回归本源的提倡下,各类资管产品得到大幅提升。 我明白回归本源是一个很好的大方向,这个方向会随着我们的不断推进,其实我们并不急于马上拿到牌照去创业,而是希望能逐渐找到理解我们的同事和客户投资理念。

最后,还是对这个市场的信心有问题。 未来资产管理应该是一个长期的概念,一个组合的概念,而不是短期的炒作。 这会给当前的产品和现有的做法带来一些压力,但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变化。 主要的挑战在于如何整合和本地化外资的地位,以及如何在内地找到合适的人才。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編輯:碩谷新聞聚合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