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在莊稼地裡拔草
這張毛主席拔草的照片令無數人感動,這是毛主席愛民如子的真實體現,也反映瞭他對農業生產的重視。照片中,毛主席看到油菜地裡長瞭雜草,他直接蹲下來拔掉。從毛主席拔草的姿勢來看,他有著豐富幹農活的經驗。
很多網友看後感慨道:“什麼叫接地氣?這就叫接地氣!人民為何愛戴毛主席?這就是答案!”眾所周知,新中國成立後毛主席經常前往基層視察,尤其對農業生產情況特別關註。據公開資料,1955年4月10日至17日、6月10日至18日,毛主席兩次到浙江視察指導工作。
毛主席來到金華視察
那麼,這張照片背後有什麼不為人知的故事呢?1955年4月的一天,金華地委辦公室秘書科長章少靜正在像往常一樣上班,突然接到省委辦公廳一名負責人打來電話,讓他立即去處理一件事:從金華火車站到竹馬之間的這段鐵路兩側,在第二天不要安排社員去田地裡勞作。
掛斷電話後,章少靜立即通知乾西鄉工作組的負責人,告知上級的要求。當時當地所有人都不知道,毛主席要來當地視察。於是,當毛主席在查看油菜長勢時,隨行記者拍下的這張老照片。
毛主席來到農村視察
毛主席這是臨時決定讓專列停靠莊稼地旁,當他下瞭火車後徑直走到油菜地裡仔細觀察長勢。1959年8月21日,毛主席來到金華地委辦公樓開會,他當著會場眾多當地幹部表示,自己在1955年4月就來過金華,看到田地裡麥子和油菜長勢很好。
2018年,這張毛主席老照片刊登在報紙上。當已經90多歲高齡的章少靜看到照片後,立即給記者打去電話,他在電話中說:
“你仔細看看這照片,照片中毛主席的隨行人員中,金華地方官員一個都沒有。這說明這次視察行為是處於保密狀態的,沒有提前通知金華地方官員陪同。另外,照片中的田野非常空曠,周圍也看不到勞作的社員。毛主席背後遠處的尖峰山隱隱約約,這就說明他所在的位置距離尖峰山比較遠,而乾西這一帶符合這一視角特征。”
毛主席
這看似是一張照片,寓意深刻,再次說明毛主席非常看重對基層第一手資料的重視,所以他多次指出“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早在1930年5月《反對本本主義》(原名《調查工作》)一文中,毛主席就寫道:
“你對於某個問題沒有調查,就停止你對於某個問題的發言權。這不太野蠻瞭嗎?一點也不野蠻。你對那個問題的現實情況和歷史情況既然沒有調查,不知底裡,對於那個問題的發言便一定是瞎說一頓。瞎說一頓之不能解決問題是大傢明瞭的,那末(麼),停止你的發言權有什麼不公道呢?許多的同志都成天地閉著眼睛在那裡瞎說,這是共產黨員的恥辱,豈有共產黨員而可以閉著眼睛瞎說一頓的嗎?”
毛主席
毛主席本人就是調查研究的高手,他曾多次深入農村最基層做過或組織過深入細致的調查,比如大傢熟悉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尋烏調查》等。毛主席認為隻有深入最基層、深入農民群眾當中,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鑰匙,“調查就是解決問題”。
毛主席說:“因為你未出門時腦子是空的,歸來時腦子已經不是空的瞭,已經載來瞭解決問題的各種必要材料,問題就是這樣子解決瞭。”至於前面提到照片中毛主席拔草的姿勢很接地氣,這是因為他年少時幾乎每天都要幹農活,父親毛貽昌對他要求特別嚴格,這讓他受到很多鍛煉。
毛主席和父親、堂伯父、弟弟合影
毛主席從識字開始,就癡迷讀書,經常把自己反鎖在房間裡看書,這讓毛貽昌頗為不滿,兩人經常發生爭吵。一次,南岸私塾塾師鄒春培對毛貽昌說:“令郎有朝一日定會名登高科,光宗耀祖。”
毛貽昌卻笑著說:“種田人傢的子弟,不稀罕功名利祿,隻要算得幾筆數,記得幾筆賬,寫得幾句來往信札,就要得瞭。”毛貽昌對待讀書的態度,註定瞭他跟兒子之間會產生分歧,而事實也是如此。
毛主席回到韶山沖
1936年6月,毛主席在陜北接受美國記者斯諾采訪時,就提到瞭自己少年時期跟父親之間的分歧。毛主席說:“他是一個嚴格的監工,看不得我閑著;如果沒有帳要記,就叫我去做農活。他性情暴躁,常常打我和兩個弟弟。他一文錢也不給我們,給我們吃的又是最差的。”
不過,在毛主席的不懈努力和母親文七妹的支持下,毛貽昌最終妥協瞭。1910年秋天,毛主席離開韶山沖,前往湘鄉東山小學堂讀書。從那時開始,毛主席開啟瞭波瀾壯闊的一生,而他回故鄉的次數寥寥無幾。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