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我在一家三甲医院的 ICU 工作,编外,合同工。当时每个月到手 1-2w,波动很大,薪资与工作量挂钩,年终奖 5k,不过当时的编内收入和编外差不多。当时昆明房价 14000-20000/平。
全科 24 个床位,基本经常爆满,都是危急重症,呼吸机、CRRT 经常同时上几台,病程随时在记录。三天一个 24 小时值班,不能正常下班,基本都是 24 上成 36 小时,甚至 48 小时。
去年,我跳槽到了一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门诊,在职在编。个人日门诊量 20-30 人/天,看的大多是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日间门诊,到点下班。
工资变成了 5k/月,但是十分稳定,年终奖能发 5k-1w;可是社区的编外收入只有一半。目前昆明房价 11000-16000/平。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来带基层门诊一年多了,那就分享一下我目前的情况,看完之后你可能就明白了,为什么我说「越是下级医院、编制就越重要」。
事先声明,虽然都是基层门诊,但是不同地区的基层门诊可能差别会很大。此处说的主要是昆明城区的基层情况,编制内。
收入虽是硬伤,
但能按时上下班
在基层,收入是硬伤,只有财政工资,和当地政府的财政情况有关,没有绩效和其他收入。
每月到手 3k-7k,多数时候五千不到;年终奖 1w-5w,都是从平时的基本工资里扣出来一部分来充当,平时扣的多就发的多,扣的少就发的少,还会根据考核结果在单位内微调,其实还是财政工资。过节卡有时有,有时无,最多的就是 1500/年,别的就没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基层全科门诊,多数单位没有夜班,患者大部分为轻症,需要同时做某些公卫工作。
一个门诊的月门诊量在 1000-2000 人次,冬春季节流感爆发季节,门诊量会有所增加。整体工作就是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慢性病开药,也会涉及外妇儿,总体以轻症为主;偶尔遇到心梗、脑梗等危急重症患者,尽早识别,转诊就好。
公卫工作包括老高糖体检、学生体检、家庭医师...... 每个单位分配的不一样。
社区的工作强度远不如三甲 ICU,基本每周四十小时,多出的算加班。早晨八点到九点上班,下午 18 点到 20 点下班。
在社区医院,
树立自己的「招牌」很重要
基层医生的社会地位肯定比大医院的要更低一些,甚至在不懂行的人眼里,你可能就只是一个「开药工」而已。
开药,你不开违反处方规定的药,找你吵,说你就是图他 3 块钱的挂号费;开了药医保结报不了或者报销比例低,找你吵,说你没有医德;看病,你给他查出一个急诊重症,需要转院,说你不值得信任。
但是也有很多明事理的患者,在日常接诊中会成为你个人或者你们门诊粉丝,毕竟基层更接近普通大众。
对临床医生来说,
不容易「向上走」
基层的事业前景,在卫健委发文支持基层医院发展后可能会改善,但是目前,基层就是公共公卫为主、临床为辅,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前景也不能说没有,但是不多。
平时见到的病种不多,有能力给你指导的上级医师不多,所以临床能力提升可能很慢,并且有限。
比方说,当有一天你不想在基层干了,想去上级医院,如果有一个好的契机那么也是可以去的。不过到了上级医院,可能一切得从头开始学。
和几位老员工聊过,他们毕业时有机会去大医院,但是他们为了安逸、离家近选择了基层,时间长了都没有奋斗的动力,现在快退休了还是初级职称。
那些毕业选择在大医院奋斗的同学们,现在都是副高及以上,有的是硕士研究生导师,有的是副院长,有的护理部主任,有的是行业内的大咖,最不济的也是科主任和护士长......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总结来说,如果对薪资、职称要求不高,想要平平淡淡的度过此生,不想奋斗的,那么选择基层医院准没错;如果不是,那么基层医院可能会让你失望了。
对于刚毕业的医学应届生,不建议首选基层医院,有条件的话尽量先到大医院去闯荡闯荡,可以积累到很多的临床经验;目前的情况来看,越往下级走,编制越重要,待遇差距越大,不建议去基层编外。
策划:mz|监制:Sherry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