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瞭度過長時間的太空航行,太空員會輪流進入冷凍艙安眠,醒來時就已經在幾年、甚至幾十年後。”
這樣的場景其實不止出現在科幻電影裡,現實中也有類似的嘗試,而它的最終目的卻是探索人類生命的極限——“復活”。
第
1
點
—The first—
冷凍“復活”或許並不是做夢
圖源:giphy
科學傢們發現,在超低溫的狀態下,理論上細胞會停止所有的生物活動。
也就是說,生命在此時可以被暫停。
因此科學傢們設想:如果能將人體在極低溫度下保存,就可以把TA們保存到未來,再通過比現代更先進科技解凍後復活。
如果真的能實現的話,那人類說不定就能通過冷凍人技術來治療絕癥、穿越時空,甚至逃避死亡。
圖源:giphy
人類夢寐以求的冷凍“復活”技術,其實對於大自然中的很多動物來說,隻是最基本的生技能。
掌握冷凍“復活”的動物數量眾多,僅僅是脊椎動物就有十幾種之多。
所以從理論上來說冰凍的人體,當然是可能復活的。
1950年左右,英國科學傢詹姆斯·洛夫洛克抓瞭一些倉鼠來做冷凍保存實驗。
他發現倉鼠的身體在60%結冰的情況下,所有器官都凍壞瞭,但大腦卻沒有產生不良影響。
這個實驗引起瞭醫學界的高度關註,隨後的研究中人們發現,老鼠冷凍再復活後可以活躍生存4~7天之久。
第
2
點
—The Second—
第一個冷凍人如今怎樣瞭
雖然冷凍技術令人們振奮,但很快科學傢們便在後續相關實驗中發現瞭諸多的難題。
人體的70%都是水組成的,溫度降低到0°C之後,水就會結成尖銳的冰晶,對細胞造成嚴重的破壞。
隨著結冰的水越來越多,剩下的水也會變成高鹽溶液,對細胞造成更多的傷害,在所有的破壞因素中,細胞內的冰晶尤為致命。
通過對自然動物的研究,人們發現自然凍結的動物竟然不會受到冰晶的致命危害,這些動物的秘密在於它們身體內的特殊溶質。
例如,水熊蟲身體內的海藻糖、木蛙身體內的尿素和葡萄糖等,都會在低溫環境中,避免冰晶的出現。
研究者把可以避免結晶出現的溶質稱為“冷凍保護劑”。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1967年,出現瞭世界上第一例冷凍人——美國的詹姆斯·貝德福德教授。
至今已經被保存瞭六十多年,但受限於當時冷凍技術的發展,相關人員檢查時曾發現,冷凍倉裡的身體早已傷痕累累,大腦也很可能已經被破壞。
本來預計在2017年實現復活,如今卻遙遙無期。即便在更遙遠的未來,他基本也沒有蘇醒的可能瞭。
直到1970年以後,人們發現冷凍速度低於1°C/min時,細胞內的液體便能充分的滲出可以避免細胞內結晶的出現,大大降低瞭細胞受到的損傷。
控速慢凍(SPF)技術誕生並被廣泛用於細胞生物學層面。
1980年後研究人員把玻璃化技術運用到瞭冷凍實驗。
在1毫秒把溫度降低136°C,水可以形成無結晶的無定形冰,這樣的冰猶如玻璃一般,所以被稱為玻璃化。
細胞內沒有瞭尖銳的冰晶,自然保存得更加完好。
第
3
點
—The Third—
冷凍人體仍在初級階段
時至今日,玻璃化技術距離完美保存人體,依舊還有一些距離。
但一些人相信玻璃化保存能保證大腦不受損,冷凍保存的人體能夠在未來復活。
也有人認為人的思想意識和大腦是分開的,死亡後意識就會離開肉體復活他們之後,要麼成為空殼,要麼成為另外一個人。
從意識連續的角度來說,隻要大腦保存得足夠的完好,復活本質上和睡瞭一場覺沒有多少區別。
但重點是,冰凍人的大腦真的完美保存瞭嗎?
圖源:giphy
所有的冷凍人都是在臨床死亡後進行的處理,一般在心跳停止後的5~8分鐘內稱為臨床死亡期。
雖然臨床死亡的人依舊存在復活的可能性,但心跳停止3~4分鐘後,大腦就會出現不可逆的損傷,到達5分鐘再救活便會出現明顯的後遺癥。
目前世界上主要有4傢人體冷凍機構:兩傢在美國,一傢在俄羅斯,還有一傢則在我們中國山東。
這些機構一共保存著數百名冷凍人。
早期的冷凍人體技術上存在著各種問題,幾乎沒有瞭任何復活的希望。
近幾年冷凍人體玻璃化技術雖然能更好地保存身體,但復活希望同樣十分渺茫。
圖源:giphy
而且即便復活,這個時候復活的人還是原來的那個人嗎?
隻要沒有第一個醒來的冷凍人,冷凍技術就隻是處於初級階段。
它存在與發展的意義,隻有時間才能給出我們答案。
不過如果有可能,你會想成為冷凍人嗎?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