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求求你救救我老公!”

48歲的胡先生是個資深“吃貨”,他的妻子做得一手好菜,婚後胡先生胖瞭近50斤。在2年前的體檢中,胡先生被查出瞭血壓、血脂偏高,但他並沒有放在心上,每天照舊吃吃喝喝。

一天晚上,胡先生在吃飯過程中突然感覺頭痛欲裂,整個人栽倒在瞭地上。送往醫院檢查後被確診為腦梗,饒是經過全力搶救依舊沒能挽回生命,其妻子幾次哭得暈死過去。

對此,醫生覺得十分惋惜,如果胡先生可以盡早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也許一切就不會發展至此。

01

腦梗"禍根"被揪出,

或挽救百萬人生命

據世衛組織統計,在世界范圍內每6人就有1人罹患腦卒中,每6秒就有1人死於腦卒中,每1秒就有1人因卒中而永久致殘。我國成年人腦卒中的發病率高達39.3%,發病率和死亡率均排名世界第一。

腦卒中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由於腦部血管突然破裂、血管阻塞導致血液無法進入大腦,讓缺血的腦組織出現壞死,受支配的軀體也會因此而出現功能異常。

腦梗是腦卒中的其中一種,又稱為缺血性腦卒中,是由於腦部血液循環障礙導致的局部腦組織缺血、缺氧性壞死,最終出現相應的神經功能缺損的綜合征。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老年心血管主任醫師陳思嬌表示,約有90%的腦卒中發生與不良生活習慣相關,如缺乏運動、長期久坐、飲食不健康、身體肥胖以及抽煙酗酒的人群,都容易罹患腦卒中。

同時大量研究表明,腦梗的發生與高血壓、房顫相關,這兩個因素是導致腦梗發生的主要“源頭”。

02

睡覺出現6個異常,

或是腦梗“預警”

腦梗發生前,身體會出現一些異常的癥狀表現,尤其是睡眠時很可能會出現這幾個癥狀。

呼吸困難:發生腦梗後,會讓血液循環受阻,導致身上出現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的癥狀,在睡覺時很容易感覺胸悶氣短,甚至被憋醒,醒來後會出現頭暈頭痛、心悸癥狀。

持續性頭暈頭痛:當腦部血管發生堵塞後,會讓身體的血液循環受到影響,腦部無法及時獲得養分,會出現頭暈頭痛癥狀。

身體疲勞:當血液循環受阻時,腦內的供血、供氧含量不足,患者日常會頻繁出現疲憊、困倦的表現,且休息後也無法緩解。

單側流口水:在睡覺時頻繁的流口水,很可能是腦部血管發生堵塞引起的中樞性面癱,在這種情況下舌頭無法自主控制,進而會不自覺流口水。

單側肢體麻木:沒有受到壓迫的情況下,一側肢體異常出現麻木癥狀,很可能與大腦供血不足相關。

頻繁打哈欠/嗜睡:腦梗的患者在日常會經常出現犯困、嗜睡的癥狀,即便是睡眠充足的情況下,還是會頻繁會打哈欠,想睡覺。

河北省張傢口市宣鋼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王莉提醒,在日常可通過“中風120”口訣來判斷是否出現腦梗死。

“1”是指看到一張不對稱的臉;

“2”是雙臂舉起保持10秒以上是否有單側無力表現;

“0”是聆聽他人說話是否清晰。

出現三個癥狀中的任何一個都要警惕可能是腦梗來襲,要及時就醫進行檢查。

03

晚上不要做5件事,避免加大腦梗風險

腦梗的發生與日常的一些不良習慣有很大關系,在夜間做這些事會增加腦梗的發生風險,如果你還在做的話,要盡快改掉。

1、熬夜

河南省人民醫院介入科李立表示,長期熬夜會導致身體應激、神經興奮,且容易引起血脂代謝紊亂,最終容易誘發腦梗發生。

2、抽煙

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神經內科三病區主任王潤青指出,香煙內的尼古丁會損傷血管壁,容易生成血栓,導致腦梗發生。且吸煙還容易誘發血糖上升、肥胖等問題,這些均會增加腦梗的發生幾率。

3、生氣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中醫科主任宋恩峰表示,人在生氣時交感神經會興奮,血壓、心率也會隨之上升,這樣一來容易導致心腦負擔加重,會顯著增加腦梗的發生風險。

4、飲酒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趙文博醫生表示,長期飲酒會顯著增加三高的發生風險,且會對心腦血管健康帶來極大的威脅,促使動脈硬化粥樣硬化過早發生,容易增加腦梗的發生風險。

5、吃宵夜

土耳其九月九日大學的研究人員對700餘名平均年齡53歲的高血壓患者進行瞭調查,結果發現睡前2小時進食的受試者,夜間血壓一直保持高位的風險是不進食者的2.8倍。建議晚上7點後要避免進食,尤其要註意避免在睡前2小時進食。

04

冬季是腦梗的高發季節,正確保暖很重要

江西省中西醫結合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樊萍表示,冬季氣溫驟降時很容易發生心腦血管意外,因為寒冷環境下身體受到冷空氣刺激,血管會因此而收縮,容易引起血壓上升、血液循環受阻等,最終引起腦出血、腦梗等發生。

本身罹患三高、動脈硬化的人群發病率相對較高,一些長期處於高壓生活狀態下、生活習慣不良的人群,也容易罹患腦梗。

冬天天氣較為寒冷,要註意多關註天氣變化及時增添衣物,同時要註意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身體免疫力,發現身體出現異常癥狀時要及時就醫。

腦梗是生活中十分多見的疾病之一,近年來發病人群有年輕化的趨勢,對此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