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小來

醫囑裡的「小搶救」治療費是多少?在上海的三甲醫院裡是 40 元/日。

「小搶救」需要有專門的醫生在現場搶救病人,嚴密觀察、記錄病情變化,有專門的護士配合,涉及兩科以上時需要及時請院內會診。[1]這樣 2~4 人的團隊勞動價值,大抵是 2 杯奶茶錢。

有醫生感慨:「搶救的治療費應該是給所有參與搶救醫生的勞務費,但是一般涉及人的勞力或服務的費用都非常低。而從患者端出發,患者付出的總的醫療費用並不算低。」

醫療服務收費,何以匹配醫生的勞動付出?

同樣項目,有醫院收費 20 元,有的收費 100 元

在國傢衛健委等部門印發的《全國醫療服務項目技術規范(2023 年版)》中,對搶救的工作內容等進行多維度說明。對於急危重癥病人搶救,技術難度和風險程度都被標記為最高值,與心肺聯合移植術相當。

圖源:《全國醫療服務項目技術規范(2023 年版)》

「根據搶救的規模和所在位置,人員安排會有所不同。」南方某三甲醫院護士長嚴琳(化名)說,「在 ICU 裡搶救常規是 2~4 人不等,因為 ICU 搶救設備設施完善。常規科室裡搶救,得至少四五個人配合,指揮、記錄、執行、調配設備用物等,如果需要胸外心臟按壓,還要增加一到兩個人。大搶救會調動應急人員。護士長和主任要在場,如果主任在臺上,那麼副主任就必須在,或者副主任去把主任換下來。」

在各地醫保局公佈的公立醫院基本醫療服務項目和價格中,仍有地區按照大搶救、中搶救、小搶救的分類進行收費。

在武漢,「小搶救」的收費標準為 100 元/日。搶救費按天(24 小時)計費,時間計算自搶救實施到搶救撤消為止,不滿 12 小時按半天計算,超過 12 小時按一天計算;會診費另計。[2]在佛山的三級醫院,「小搶救」的計價標準為 20 元/日。[3]

對比各地的醫療服務項目價格公示,同一項目的地區收費差異不在少數。以清創縫合為例,不同地區根據創面大小、縫合針數進行分類,有的 1 針收費 105 元,有的 10 針以下則隻要 60 元。

部分地區、部分醫療服務項目價格,根據各地醫保局公示數據制作

在全國通行的《項目技術規范》基礎上,各地對於不同收費項目的內涵還有更細致的解讀。比如,在武漢,I 級護理的要求是:需要護士每 15~30 分鐘巡視觀察一次,觀察病情變化,根據病情測量生命體征,進行護理評估及一般性生活護理,作好衛生宣教及出院指導。[2]

有項目十年漲價 300%,收入占比平均每年提升 0.4%

前年,國傢醫保局等八部門印發《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試點方案》的通知。唐山、蘇州、廈門、贛州、樂山 5 地作為國傢試點城市,探索醫療服務價格的總量調控、分類管理、價格形成、動態調整和監測考核。[4]

贛州首輪調價方案顯示,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涉及通用型、復雜型項目 424 項,涉及上調金額 10525.6 萬元,涉及下調金額 6628.14 萬元,總體凈上調 3897.46 萬元。[5]

不過,對於一線醫護而言,對於醫療服務價格調整的感知可能並不強烈。

有研究統計,2009 至 2017 年,我國有 13 個地區隻調整過 1 次醫療服務價格, 7 個地區調價 2 次。[6]在北京 2017 年啟動醫療價格調整之前,總體上仍在沿用 1999 年的醫療服務價格,75% 的服務項目價格低於成本。[7]

在今年 5 月舉辦的行業論壇上,國傢衛生健康委體制改革司司長許樹強指出,目前醫療服務價格調整不到位,公立醫院醫療收入結構優化進展緩慢,醫療服務性收入占比提升緩慢,從 2012 年~2022 年,平均每年提升 0.4 個百分點。[8]

以上海小搶救費為例,如今 40 元/日的最高收費標準,在 2009 年時為 10 元/日。即使十來年間漲幅翻瞭 3 倍,由於基數小,絕對值的變化卻也不甚明顯。

上海部分醫療服務項目價格調整對比,根據滬醫保價采發〔2021〕32 號、滬價費〔2009〕2號制作

此外,如何理解收費標準和診斷標準之間的差異,對於在一線工作的醫務人員來說也有為難。

圖源:丁香園社區

「我以前輪轉時在 CCU,病人室顫,電擊除顫加推藥加按壓,一套下來也隻是算一個中搶救。」有醫生表示。每一項簡單的醫療技術操作背後,其實存在很多隱形成本。從醫十餘年,嚴琳有時也有困惑:「不知道該怎麼衡量自己的價值。」

策劃:carretera|監制:carollero、gyouza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