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一直以來都是大傢避之不及的話題,但是你知道嗎?其實所有癌癥中有 30% 至 50% 都與可改變的生活方式和環境因素有關。
近日,一項發表在美國癌癥協會旗下知名期刊《癌癥》的研究結果就顯示,擁有8個生活好習慣的人,能降低整體癌癥的風險,其中乳腺癌、結直腸癌和肺癌的風險降低明顯。
那麼這8個習慣都是什麼,具體應該怎麼做呢?
習慣一
保持健康體重
如何判斷自己的體重是否標準?
不要隻看BMI,腰圍和體脂率也是重要的體重指標。
1
BMI
計算公式為體重÷身高的平方。中國人肥胖BMI值為28kg/m2以上。
2
腰圍
腰圍是判斷肥胖的重要指標之一,當男性腰圍>90cm、女性腰圍>80cm時,可判斷為肥胖。
3
體脂率
體脂率是指身體總脂肪含量與體重的比值。
對於成年男性:超過24%的體脂率可被視為肥胖。
對於成年女性:超過30%的體脂率可被視為肥胖。
別以為肥胖隻影響“美觀”,世界衛生組織早已把肥胖認定為疾病。
圖源:soogif
肥胖對健康的綜合影響廣泛,包括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骨骼和關節以及2型糖尿病的風險增加。
此外,超重和肥胖與13種癌癥相關!
因此,預防和管理肥胖至關重要,而管理體重的關鍵方式無外乎健康飲食和適度運動。
如果是病理性或體質原因造成的肥胖,還可以通過針灸刺激穴位,改善體質,從而達到控制食欲、延緩胃排空、減少胃酸分泌及調理內分泌的目的,避免復胖。
習慣二
適度運動
適度運動因個體健康狀況、年齡和偏好而異,但對一個健康成人來說,至少每周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
當然不用一口氣把一周的量都做完,嘗試分散活動,每天至少堅持30分鐘,一周至少3天進行運動。
如果每周能進行2次或更多的肌肉強化活動會更好,如舉重、俯臥撐、仰臥起坐等。
圖源:soogif
保持運動的連貫性是關鍵,確保將其融入生活方式中,可以長期受益。
體弱人群則可嘗試傳統中醫鍛煉——八段錦,以調身為主的健身功法,練習中側重肢體運動與呼吸相配合。
現代研究認為這套功法能改善神經調節功能、加強血液循環,對腹腔內臟有柔和的按摩作用,可激發各系統的功能,糾正機體的異常反應,對許多疾病都有輔助康復作用。
習慣三
飲食富含全谷物
蔬菜、水果和豆類
聽起來復雜,翻譯成大白話:就是多吃水果蔬菜和粗糧。
做起來也並不難。
谷物:每天攝入谷類食物200~300克,其中全谷物和雜豆類50~150克,薯類50~100克。谷物應盡量選用完整的全谷物,如糙米、全麥面包等,而非精制面粉或白面包。
蔬菜:每天攝入至少300克的蔬菜,其中深色蔬菜應占一半。深色蔬菜包括菠菜、胡蘿卜、南瓜等。避免過多的加工或炸制,最好選擇蒸、烤或生吃蔬菜。
水果:每天攝入200~350克的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鮮果。水果應選擇多樣化的,包括不同顏色的蔬果,如橙色、綠色和紅色等,但要註意不要將水果加工成果汁,這會讓水果的營養價值大打折扣。
豆類:每天攝入25~35克的豆類,如大豆、黑豆、紅豆等。豆類是良好的植物蛋白質來源,富含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對健康有益。
習慣四
少吃快餐和高脂
高糖等超加工食品
超加工食品是指那些經過深度加工和工業化處理的食品。
這些食品通常含有大量的添加劑、化學成分和精制的原材料,使它們遠離瞭天然狀態,如果不標註材料,就絕對不知道它們的“媽”是誰。
超加工食品通常以方便、長壽命和易於消費為特點,但它們通常富含鹽、糖、飽和脂肪、反式脂肪和化學添加劑,營養價值很低。
快餐食品、冷凍食品、預包裝食品都是超加工食品。
日常生活要減少超加工食品的攝入,而是選擇更天然、新鮮的食物,有助於維持健康的體重和健康。
習慣五
少吃紅肉和加工肉
有研究顯示,每天多吃50克紅肉,會導致肺炎風險增加22%,糖尿病風險增加21%,缺血性心臟病風險增加16%,結腸息肉風險增加8%。
紅肉攝入量過多可能與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率顯著相關,而且還被列為2A類致癌物,跟癌癥的發生也有一定的相關性。
而加工肉更是被列為瞭1類致癌物,有明確證據顯示,攝入加工肉與結直腸癌的風險增加相關。
圖源:soogif
同時由於加工肉,通常都有高鹽、高脂的特點,一旦長期食用,很可能誘發血管壁變皺,不利於器官的血液循環。
而肝臟藏血,如果血液不通暢,很容易使肝臟的火氣增大。
因此,中醫也建議日常少吃紅肉、加工肉。
最好每周攝入不超過500克,可以用白肉等代替部分紅肉,同時選擇烤、蒸、燉等更為健康的烹飪方式。
習慣六
少喝含糖飲料
跟奶茶、快樂水都說拜拜吧。
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將每天的糖攝入量限制在總能量攝入的10%以內,大概在50克左右;但對兒童來說,最好控制在5%以下,也就是25克以內。
而一杯甜飲料的糖含量在8%~11%左右,喝500毫升就容易超標。
過度喜食甜味的人,多為脾虛。
中醫認為,過多食用肥甘厚味容易化生痰濕,阻滯氣機,影響脾胃運化。當糖分高的食物攝入過量時,就容易出現“脾癉”。脾癉即脾熱,當甜食在脾胃之中化生痰濕之後,容易壅滯脾氣,使脾氣日久鬱而化熱,形成脾胃濕熱的情況。
圖源:soogif
若“脾癉”繼續發展,則會產生“消渴”。久而久之,便會引發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痛風等一系列疾病。
真正的健康飲品,是水、茶或黑咖啡,實在對糖愛得深沉,可以吃點天然甜味的食物,來滿足身體對甜味的渴望。
如果偶爾會喝甜飲料,要註意標簽上的糖含量,以便更好地控制糖攝入。
控制糖的攝入有助於維護健康的體重、降低慢性疾病風險,並改善口腔和整體健康。
習慣七
限制飲酒
飲酒沒有所謂的安全劑量,每一滴酒都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在中醫理論中,酒精也是加重“濕邪”的重要原因,酒助濕邪,因此盡量要少喝酒,更不能借酒澆愁。
酒能不喝就不喝,如果實在要喝,那麼一定要限量。
中國營養專傢建議成年男性一天攝入酒精(乙醇)量不超過25克,女性不超過15克。
兒童、青少年、孕婦、哺乳期媽媽則不要飲酒。
習慣八
母乳喂養
世界衛生組織(WHO)和許多健康專傢一致推薦,母乳喂養至少持續前6個月。如果有條件,可以喂養到2歲以上。
母乳是嬰兒生長發育的最佳食物。
在前6個月內,母乳提供瞭寶寶所需的所有營養,包括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礦物質。在這段時間內,通常不需要引入輔助食物或奶粉。
母乳喂養6個月及以上,能使兒童患上白血病的風險降低19%。
同時,母乳喂養對媽媽也有不少好處。
一方面有助於促進子宮收縮,加速子宮恢復;另一方面,能降低媽媽乳腺癌和卵巢癌的患病風險。
所以堅持母乳喂養,媽媽、寶寶都能從中獲益。
當然除瞭保持以上8個好習慣,想要防癌,還要註意及時篩查,定期體檢。早預防早發現,才能真正早日遠離癌癥。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