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是人類最基礎的生理活動之一。人的一生中,大約有1/3的時間在睡眠中度過,以此復原機體,整合和鞏固記憶。睡眠的重要性已經深入人心,但是異態睡眠尤其夢遊的危害卻鮮為人知。
北京時間2023年10月2日,由復旦大學營養研究院、公共衛生學院高翔團隊,與美國賓州州立大學和哈佛大學合作的論文“Probable parasomnias and morality:A prospective study in US men”在《Mayo Clinic Proceedings》發表,率先揭示瞭異態睡眠(包括夢遊和快速動眼睡眠行為障礙)和更高的全因死亡、神經退行性疾病或意外導致的死亡風險密切相關。這也是全世界第一個關於夢遊的前瞻性隊列研究,流行病學者、復旦大學營養研究院院長高翔是本文的通訊作者。
圖:論文截圖
在睡眠過程中,人們可能會發生各種無意識的行為,被稱作異態睡眠,即發生在睡眠期間的異常行為。常見的異態睡眠癥狀包括快速動眼睡眠行為障礙和夢遊,前者表現為快速動眼睡眠期正常肌肉張力異常,會隨著夢境手舞足蹈,後者表現為睡眠狀態下起床走動。
這項研究包括瞭2.6萬名來自美國健康從業隊列老年男性,研究利用梅奧睡眠問卷對可能的異態睡眠進行瞭評估,該問卷有很好的信效度,與專業的多導睡眠圖診斷結果基本一致。
經過對數據的整理統計分析,可能患有異態睡眠(快速動眼睡眠行為障礙、夢遊)的參與者其體育活動水平較低,睡眠時間更長,而且他們罹患帕金森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比例均顯著更高。
在6年的隨訪時間中,共有4743名死亡病例,在對年齡、主要的行為生活方式因素、睡眠相關因素、代謝及慢性病風險因素進行校正後,兩種異態睡眠都和高死亡風險相關。同時,異態睡眠癥狀越多,死亡率越高,同時具有快速動眼睡眠行為障礙和夢遊癥狀的參與者的死亡的風險是正常睡眠者的1.65倍。進一步分析顯示,這部分人更容易因神經退行性疾病和意外事故而死亡,其風險分別是正常睡眠者的4.57倍和7.36倍。
當單獨去看不同的異態睡眠癥狀時,研究者發現夢遊的人死亡風險更高。夜間出現夢遊癥狀的人未來幾年的死亡風險比沒有夢遊的人高58%,其中,因神經退行性疾病和意外死亡的風險更是高達4-5倍,在神經退行性疾病中,夢遊癥又與癡呆和帕金森病導致的死亡密切相關。這一結果表明,異態睡眠,特別是夜間夢遊,可能是神經系統出現病理性退行過程的一個重要標志。
研究人員認為,睡眠是一種多維的生理過程,已經被多個流行病學研究證實與慢性疾病和死亡密切相關。本研究可能存在的假設是睡眠中斷導致睡眠的神經生物學控制功能受損,從而進一步引起代謝和認知功能受損,從而最終導致更高的死亡率。
綜上,該研究發現異態睡眠與更高的全因死亡風險和神經退行性疾病和意外導致的死亡風險相關。其中,夢遊可能是神經退行性疾病發生的新型標志,需引起重視。(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古力葉爾克)
專傢簡介:
高翔,復旦大學營養研究院院長,流行病學者。研究營養、睡眠、神經性疾病、和衰老。曾任美國賓州州立大學(PSU)營養系終身教授、營養流行病室主任,哈佛醫學院助理教授,兼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與可持續發展中心咨詢委員會委員、Nutrition Journal(IF 5.4)主編。
在美獲獎十餘次,主持美國NIH的R01/R21/R03等多個研究項目發表英文SCI論文 300餘篇(總影響因子~2000;H-index:75)。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