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yxtlavi

打開微信,一張張手拍的模模糊糊的影像報告發送過來,「醫生,麻煩看看這個報告......」這樣的場景,對醫生來說想必不陌生。這時,醫生隻能無奈地放大圖片、盡力看清病灶。

實際上,這樣的微信問診不僅僅存在於患者與醫生之間,在醫生群體內也時有發生,尤其在跨醫院的「遠程會診」時。許多醫院都花費幾十萬、動輒上百萬的資金,采購瞭遠程會診系統。

圖片來源:中國政府采購網

從制度上來看,院內會診有 HIS 系統可參考,院際間也有遠程會診系統,可實際上真的如此絲滑嗎?有醫生告訴我們,並不是。

遠程會診,變成微信看片?

遠程會診,顧名思義,通過通信、互聯網手段,在最短時間實現跨地區醫療,達到遠距離明確診斷和提供治療方案的目的。

針對我國疆域面積大、各地醫療發展水平不均衡、看病難等特點,其優越性不言而喻。

圖片來源:2015 年《我院遠程醫學網-遠程會診簡介 -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數十年來,遠程會診一直在探索發展,近年的新冠疫情更是推動瞭遠程醫療、互聯網醫療的發展。

但實際上,遠程會診系統的利用率並不高,一些醫生向丁香園表示,系統使用起來比較麻煩,需要提前申請。如果遇到疑難病例、緊急情況,也更加來不及。所以醫生們大多會選擇動用私人資源,在微信上請熟識的專傢會診,也就是常見的微信會診。

及時的救治,和泄露的隱私

但問題也會隨之而來,首先就是患者的隱私問題。

廣東某婦產醫院盆底專科醫生白露(化名)介紹,有時下級醫生無法判斷的病例,就會通過微信發送給她,請她會診。

白露醫生所在的盆底專科室比較特殊,會收治較多脫垂的病人。即使對婦科醫生來說,這個疾病也並不普遍,更不用說資歷尚淺的年輕醫生。科室內就曾經發生過,一位病人手術前,年輕醫生發現病人的宮頸掉到外面,上面有一片潰瘍面。

年輕醫生拿不準、又擔心延誤患者病情;當時恰好科室主任又比較忙,無法過來親自查體。無奈之下,年輕醫生就拍下來患處照片發給主任詢問。主任看過後,告訴她這是比較典型的潰瘍,術前消毒坐浴,局部激素治療即可。

「對患者來說,得到瞭即時的救治,但婦科的照片過於隱私瞭,患者被救治的權益和隱私權似乎在這時無法兼顧。

另外,同科室內的微信會診相對快捷,主任可以及時回答下級醫生問題。但如果是跨院際的微信會診,則需要增添一層和外院專傢的私人關系,有瞭些許不確定性。

申請會診,還是私下聯系?

來自浙江某三甲醫院的醫生劉寧(化名)就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她曾遇到一個三十幾歲的男性病人,病人有幾年的頭疼史,每次發病五六分鐘。根據 CT 影像,科室內醫生們懷疑是腦寄生蟲病,又聯合放射科會診,但始終無法確診。

最終,科室主任通過私人關系,找到上海外院的專傢,通過微信傳送患者的影像報告,最終確診腦寄生蟲病。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盡管上海專傢可以通過電腦系統、或掃碼等當時查看患者的影像報告,但一方面專傢可能不方便,另一方面,問診方也不便對單純幫忙的專傢做額外要求。

通過微信傳送影像報告,可能會壓縮圖片的質量,接收方看不清就易產生漏診、誤診隱患。

不僅是影像報告輸送可能不清晰,沒有完善的遠程會診系統支持,病人和外院專傢不能親自對話,也可能會造成誤診的增多。

來自西北某基層醫院的兒科醫生林宇(化名)說,當地曾發生一起幼兒園食物中毒事件,許多小朋友自述「肚子疼」,但無法說清是哪裡疼,何時疼。

在沒有遠程會診系統支持下,外院專傢隻能聽到當地醫生口述小朋友情況,無法判斷病癥,最終上級醫院的專傢還是親自到瞭當地,給孩子們救治。畢竟疾病千變萬化,「肚子疼」可能代表瞭很多不確定的信息。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除瞭病癥本身帶來的不確定性,微信會診也會有因匯報人員的不同產生不確定性。

盆底專科的白露醫生表示,微信會診很大程度上會依賴於下級醫生的水平,在資歷尚淺的進修醫師、規培醫師身上會尤其明顯。「教學醫院的通病吧,流水的兵。通常三個月左右他們都會完全換一批人,因此對專科疾病的瞭解是很有限的。」

年輕醫生水平的參差不齊,導致查體獲取的信息也極為不同。白露醫生說,時常有年輕醫生隻發來一張 B 超,問她病人該怎麼處理。白醫生進一步詢問病人小便怎麼樣(脫垂的病人常合並小便異常),對方回答:「沒有異常。」

但如果她繼續問:病人是脫垂掉出來時排尿困難嗎?脫垂之前是否有過尿失禁?年輕醫生才會說,「那我沒問這些。」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根據院內的制度規則,上級醫生可能根據下級醫生的遠程匯報,制定治療方案。如果白露醫生相信瞭「沒有異常」來制定方案,就存在風險。所以這樣的病人,白露會重新去查體看一遍。

而以上絕大多數例子,都發生在較發達的省市地區。在醫療資源並不平均的情況下,更多的基層醫院遇到疑難病例,既沒有規范的遠程會診系統和制度,也沒有專傢的私交,他們隻能直接轉診,有時甚至還會出現誤診情況。

未曾謀過面的「遠程系統」

那麼,存在於新聞中、醫院官網中的「遠程會診系統」究竟在哪裡?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學者曾針對遠程會診提出構想,「基層醫院的患者可以異地佩戴,數據實時傳輸,讓專傢醫院遠程判讀,患者本地打印報告。」解決下級醫院無法確診的問題。

數據調查顯示,其實即使在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遠程會診系統的普及度也並不高。

2021 年,《北京市醫院區域信息系統建設和應用現狀分析》抽取北京 232 傢二級以上醫院作為樣本進行相關調查,三級醫院遠程會診診斷系統建設率為 61.7%;二級醫院僅為 14.3%。而遠程影像系統、遠程病理就應用地更是少之又少。

問卷調查還隨機抽取瞭 45 個已安裝遠程會診系統的醫院,發現其中有 12 個醫院一次都沒使用過。

來自華中地區三甲醫院的內分泌醫生陳靜蕾(化名)提到,醫院裡一般隻有副高級別才有資格參加遠程會診,自己作為主治醫生,還未參加過,「其實,醫院內有沒有安裝遠程系統,我都不清楚。」

浙江某三甲醫院的劉寧醫生所在的醫院是有遠程系統的,但是申請過程略麻煩。她告訴丁香園,「要先找辦事處的人簽單子後,需要規培醫生、主治醫生、組長等人一起去。」由於大部分醫生不清楚流程,普遍還是會選擇微信會診。

真實環境裡的醫生會診習慣,似乎在告訴我們,即便制度已經存在,但規范化的落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策劃:carollero|監制:gyouza|題圖來源:圖蟲創意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