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科又被投诉了,那人还带着录音笔来的。」
接到医务处电话的时候,陈霖(化名)立刻想起了那位患者家属:眼神躲闪、右手始终放在口袋里。
那是陈霖第一次经历查房时被偷录。
「现在我都习惯了。」已经是消化内科副主任的陈霖表示,「现在碰到有人拿手机拍或者录音,我都直接叫他拿出来,大大方方地录。」
虽然他找到了应对这一行为的方式,但他依然感到疑惑,「到底有什么好录的?」
超八成医护曾在诊疗过程中被拍摄录音
随着智能手机及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人开始随手记录生活,走到哪拍到哪。
妇产科护士郑双(化名)就曾遇到过一个网红,刚进病房就举着手机问能不能录像,理由是想拍一个「住院 vlog」。
「这几年经常碰到。除了那个网红,还碰到过一对夫妇,也说想拍几段录像作纪念。」郑双表示,遇到这类事件,如果确认拍摄不会影响到其他患者,她和同事们一般会选择在一旁看着他们录。
曾有一位呼吸内科医生在丁香园社区发帖求助:一个上午门诊,被两个人录音,三个人录了像,你们遇到这个情况会怎么办?贴子一出,上百名医护纷纷感同身受地留言道,「我也碰到过。」[1]
针对这一现象,丁香园发起过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近 3000 名医护人员里,有高达 86.3% 的人曾遇到过被患者拍摄或录音的情况,而明确表示「没有遇到过」的仅占 7.5% [2]。
多数医护人员会拒绝被拍摄录音,因为他们普遍认为,拍摄录音既干扰了他们的诊疗行为,也是不尊重、不相信医护的表现[1]。
部分医生甚至会在发现患者的偷录行为后直接选择终止诊疗。
一名急诊科医生就曾在丁香园社区的相关帖子下留言表态:「拒绝诊疗,请他退号。」他认为,既然患者选择了不信任,那作为医生就会在诊疗过程中有所顾虑,从而可能导致患者得不到最佳治疗,选择拒诊是「出于对患者负责及安全角度考虑」[3]。
图源:丁香园社区
更多的医生在制止拍摄录音的行为后,还是会选择继续诊疗,另一些医生则表示会具体视情况而定 [2]。
面对此类事件,不同的医护会有不同的态度和处理方式,但不少医护和陈霖一样,并不理解患者或家属这么做的原因。
只为记录医嘱,也不能录吗?
内分泌科医生张乐(化名)也遇到过很多次患者要求录音的情况。
「因为我们科的患者基本上年纪都挺大的,记性也不太好。」张乐解释道,「出于治疗准确性的考虑,他们想要录音的话我一般会同意。」
不可否认的是,确实存在部分极端患者或家属,以「找茬」为目的偷偷录下诊疗过程,但对于许多普通患者或家属来说,想要拍摄录音的主要原因是,更准确地记录医嘱。
图源:丁香园评论区
然而,患者的这一诉求或许并没有被大多数医护人员知悉。当医护从自己的角度去推测患者拍摄录音的原因时,只有 10% 左右的医护认为是记录医嘱或记录就诊经历。
医护从自己的角度对拍摄录音进行原因推测
对于患者来说,只是为了记录医嘱,不理解为什么医生会反应这么大、这么抵触。但对于医生来说,由于自身或同行的经历,此类事件属于「应该警惕」的范畴。
「患者和医生天然就处于不同的立场,所以看问题的出发点会不一样。」张乐提到,他也不是一开始就愿意接受录音,最初碰到患者有拍摄录音的要求时,他都是严肃地拒绝。但经过长时间与不同患者的持续交流后,他的观念发生了变化。
「沟通真的很重要也很有必要。」这是张乐总结的经验。
然而,79% 的医护表示,患者拍摄录音的行为并没有进行提前沟通。
反对「偷偷」记录,支持坦诚沟通
丁香园社区达人 @血液科周其锋医生曾发帖喊话:「我不怕患者录音录像,您呢?」
在帖子中,他阐述了自己对于患者拍摄录音的分析和态度,并提到「如果有患者或家属对我公开录音录像,我会坦然接受」 [3]。
这条帖子也引发了广大医护的思考和讨论。许多人的观点和张乐类似,如果是偷拍,发现后会拒绝;如果提前说明拍摄录音的理由,只要合情合理,一般会同意。
有网友敏锐地指出了这个话题的关键所在:「不是怕录像,而是怕被『偷』拍。」
「因为下诊断、开医嘱不是那么简单的。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疾病的进展情况迅速做出一个初步判断。」陈霖无奈地表示,「但是讲话的速度往往跟不上思考的速度。」
这种在诊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言行不一致」,是医护们普遍担心的隐患。一旦这些偷录内容被断章取义、恶意剪辑,将对医护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如果患者能提前询问的话,那我们在操作、用词上都会更谨慎、更准确。」张乐建议,患者有任何诉求都可以主动提出来,然后围绕诉求进行充分沟通,这对医患双方都是积极有益的。
「现在我们新增了一个专门的医患沟通室,里面全程录音录像。」郑双分享了她所在医院针对这类事件的应对方式,「我还听说,有些医院会让医生在门诊时佩戴『行医记录仪』。也不知道有没有效果。」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