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由北京健康产业协会、北京市犯罪学研究会主办的“2024健康产业发展与品牌安全保护论坛暨食药安全生产经营研讨交流会”在北京举行。行业领导、法学专家、执法人员、产业代表、媒体代表等200多位嘉宾出席,围绕如何促进健康产业发展、加强保护品牌安全展开讨论,成果颇丰。
北京市犯罪学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食品药品与环境犯罪研究中心主任李春雷在致辞中分享了三点心得体会:“一是食药环安全保护、违法犯罪治理需要多方主体参与。食药环安全问题是一个综合、复杂、交叉的问题,需要公检法行政执法部门、理论研究者、技术部门、法学专家、企业负责人等都要参与进来,攻克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二是食药安全需要持久发力。无论是公检法还是行政执法者、理论研究者、企业负责人,都不要迷失方向,要讲智慧、讲统筹,要沿着已有的法律、沿着这些年的努力方向继续往前走,理论界、执法界和企业生产经营界“三界”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不要松懈;三是食药安全治理需要理论牵引。任何理念、思想和理论,到最关键的节点都是最发力、最有用、含金量最高的,因此要推动立法、制定执法标准等。”
北京健康产业协会会长成行发表致辞表示,“北京健康产业协会作为一级行业协会,经过近几年发展,会员企业接近130家,其中包含食品药品医疗机构、连锁药店、中医养生、餐饮体育、养老产业、文化传媒等行业,基本覆盖大健康相关的全链条。健康产业作为民营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在稳定增长、科技创新、就业创业、改善民生等方面有突出贡献。希望通过专家、嘉宾的经验、实务分享,为行业搭建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从行业标准与监管执法等角度,协助会员企业、民营企业共同筑牢合规经营意识,将稳企安企作为推动食药健康发展的进一步的共同目标,促进民营经济做优做强。”
国家药监局政策法规司原司长刘沛介绍了药品监管的制度建设和执法实践中的问题。“近几年法治建设成果显著,所有药品监管顶级法律都进行了修改,像药品管理法、疫苗法、化妆品条例等。药品使用主要围绕安全、有效、可及,而科学分类则是药品监管的基础。药品的分类有创新药、处方药非处方药、高风险药、疫苗血液制品、进口药、特殊药品等,它们研制、生产、流通、使用整个环节的管理模式是不同的。所以,如果想认真研究药品的安全,甚至犯罪、行政处罚等,必须都要回到产品特性上,这是药品管理最基础的。”
浙江省市场监管局执法稽查处处长余嬿介绍,浙江是民营企业大省,主体形态很丰富,同时新领域、新形态的违法行为也很多。“浙江省一直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提出了数字经济、营商环境的三个‘一号工程’。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在优化营商环境、助推发展上出实招、见力度。我们发现,很多经营者法律意识很淡薄,需要给予警示、普法还有指导,帮助他们提高意识、规范产业、丰富市场。也有的经营者不存在主观故意,需要对他们进行合规整改指引。这些举措引导企业从过去一罚了之的被动整改,到现在向自发合规转变,调动企业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己意识到如何不踩雷,更加合法合规发展。”
江苏省扬州市市场监督综合行政执法监督局局长李昕发表了对职业打假人的看法,“当下职业打假人对食品药品行业产生了巨大冲击,应对职业打假人有三个策略:一是构建行政合规体系。每个企业要有专门的合规团队,除了对企业的产品、生产经营行为进行合规,同时学习相关的行政法规,对接政府管理部门;二是加强与行政机关的对接。政府、职业打假人、企业是三方博弈的平衡关系,但是只要企业和监管部门能够往前一步,形成一定程度的合力,这种现象也会得到一定缓解;三是建立职业打假人应对机制。类似于舆情处置和应急预案,出现问题以后做好处置。但无论如何,企业合规是第一要务。”
在圆桌论坛“保健食品经营中的风险与防范”中,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食药环中心副主任张伟珂表示,“保健食品领域有两个类型的案例比较突出,一个是虽然虚假宣传,但是没有跳出食品范畴。为了达到虚假宣传效果,有些厂家非法添加,成为非法生产有毒有害食品罪。也有一部分保健品厂家虚假宣传超出食品宣传范畴,将保健食品以药品治疗预防疾病做宣传,这就构成了假药犯罪。”
北京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总队支队长刘国斌表示,“目前全国市场监管体制改革之后,全国没有一个省市的执法体制是一样的,企业到各地生产经营、推销产品的时候,面临的市场监管体制都不一样;保健品行业自身的一些问题也还在反复出现。希望将来能够通过协会的沟通,在政府端、企业端、行业平台、行业协会的推动下实现共同致力,把这个产业做得更好。”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陈冉表示,“我有两个核心感触,一是定性,保健品到底是什么?食品安全法里提到这个概念,用的是保健食品,但是在刑事案件审理过程中,很多案件定性上争议仍较大;二是保健品的定性过程中会出现数罪并罚。比如有的保健品里加入了药品成分,是属于诈骗,还是伪劣产品,还是有毒有害食品的问题,这些仍需要进一步厘清概念。”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总编助理李晨玉提出了“三共”,即共建、共治、共享。“共建是健康产业需要各界共建;共治是需要产学研媒尤其监管部门关口前移,把一些不合规问题提前规范、预防;共享则是每个人要共享全民健康的健康中国。如何实现?健康中国年度论坛让‘三共’落地有声。”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