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是每个人都不可或缺的生理需求,下班后美美睡上一觉,便能洗去大部分的疲惫。然而当它失去秩序、无法自控,也可能化身「梦魇」。想象一下,如果在吃饭、说话、走路甚至驾驶时,随时可能失去对身体的控制、丧失意识,这将给人带来多大的影响?

作为一名从业 20 年的神经内科医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神经内科张力三医生遇到过各种奇特病症,但这例罕见的睡眠障碍还是让他印象深刻。虽然疾病本身并不致命,但其发作症状给患者带来的困扰和治疗成本,丝毫不亚于致命性疾病。

不分场合地瞌睡,与意识清醒地跌倒

忆起与患者彬彬(化名)的第一次门诊会面,张力三医生记得,她在描述自己的症状的时候说,「我感觉在逐渐失去对自己身体的掌控,工作效率变低,白天总打瞌睡;生活中也不敢大笑,很怕人前腿软跌跤......

根据彬彬回忆,奇怪的症状差不多是从一年前开始出现的:

睡觉时,会频繁「鬼压床」——意识逐渐清醒了,但身体却动弹不得;

睡前,时不时会冒出幻觉——明明一人在家,却常觉得有人在客厅走动。

日间生活工作中,也总会「不分场合」地睡过去——

「有一次,我记得自己好好地开着车,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睡过去了,直到『砰』一声撞上前头的车,我才猛地惊醒。」这场「不小心」的瞌睡引发的车祸,让彬彬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生病了。

更让彬彬感到不安的是,情绪一激动就腿软——

「那天,我正和同事开心地聊着天,刚想大笑,突然感到一阵无力,下一秒,人就瘫在地上了。当时脑子还是清醒的,但身体却失去了控制,让人惶恐极了」。

发作性睡病,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

「我是不是中风了?」彬彬自我怀疑。

但进行了一系列的影像学检查后,「中风」被主治医生排除在发病原因之外。张力三医生认为,中风患者确实会肢体无力,并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嗜睡、昏睡、昏迷等,但影像学检查常会发现相应的异常表现;而彬彬的影像学结果,并没有发现明显迹象。联系患者的病情表现,高度怀疑这是一种全球罕见的睡眠障碍——发作性睡病

发作性睡病,常以发作性的日间过度嗜睡、猝倒、入睡前幻觉、睡眠瘫痪、夜间睡眠紊乱为主要的临床表现;其中,日间过度嗜睡(EDS)、猝倒、入睡前幻觉和睡眠瘫痪,合称「发作性睡病四联症」[1]。彬彬发病时的表现,刚好能与这些症状一一对应。

为了明确病因,张医生为彬彬安排了多导睡眠监测(PSG)和连续多次睡眠潜伏试验(MSLT),分别记录和分析了其在夜间睡眠期间的睡眠生理参数以及在日间短时间内入睡的能力。经过一系列严谨的检查和综合分析,彬彬的病情得以明确,张力三医生最终确定彬彬所患疾病为发作性睡病 1 型。

「临床上,发作性睡病主要可分为两个主要类型,发作性睡病 1 型最显著的特征性症状表现就是猝倒症,即患者在经历如大笑、愤怒等强烈情绪波动时,会出现突发性的肌肉无力或完全弛缓;而另一类发作性睡病 2 型,则通常不伴有此类情绪诱发的猝倒现象[1]。」张力三医生告诉彬彬。

谜底揭开,但治疗依旧「困难重重」

发作性睡病的确诊,让彬彬悬着的心终于落地。「由于白天精神差、总打瞌睡,总有人说我做事不上心......现在才知道,原来这些都是发作性睡病的病理表现,与意志力、责任心并没关系。」

目前认为,发作性睡病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因素、感染等影响睡眠与觉醒相关神经环路的功能,都可能导致发作性睡病的发生。发作性睡病可能会出现在任何年龄,作为一种终身性疾病,部分发作性睡病患者的猝倒发作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轻甚至消失,但日间过度嗜睡会持续存在,且病情可能出现波动[1]。

彬彬希望能尽快接受治疗,以求提高生活质量;但当时是 2020 年,张力三医生也有些无奈,「那时发作性睡病的治疗手段十分有限」。

根据 2015 版发作性睡病指南,发作性睡病的治疗方案,主要是心理行为干预配合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精神振奋剂治疗日间嗜睡、抗抑郁剂改善猝倒症状以及镇静催眠药治疗夜间睡眠障碍[2]。

而发作性睡病的药物使用也常会处处受限。一来,使用这三类药物治疗发作性睡病,均属于「超说明书用药」;二来,发作性睡病患者大多需要长期用药,而这些药物中一部分属于精神管制药物,例如精神振奋剂「为了避免药物滥用,一般每次只能处方 3 日的药量」,其不良反应及潜在的成瘾性和依赖性,导致患者很容易中断或放弃治疗。

为了走出发作性睡病的困境,彬彬和张力三医生一起做了很多努力。

关于彬彬的药物治疗方案,张力三医生先是建议使用文拉法辛,这是一种选择性 5-羟色胺与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类(SNRI)药物,被认为可能对猝倒、入睡幻觉和睡眠麻痹有一定效果[2]。后由于其药物副作用难以耐受,张力三医生为彬彬调整成度洛西汀。在为期 3 年的度洛西汀治疗期间,猝倒症状有所控制,但彬彬自觉嗜睡症状却加重了

越发严重的日间嗜睡症状,让彬彬日常工作生活中遇到的质疑和误解声音越来越多,这让她迫切希望找到一种对嗜睡和猝倒双重症状都能有效的治疗方案

转机出现,新药获批仅半年已进医保

2023 年初,张力三医生为彬彬推荐了一款新药——替洛利生,病情开始出现转机。

替洛利生是一种选择性组胺 H3 受体反向激动剂,作为全球首个获批用于发作性睡病治疗的药物,针对日间过度嗜睡(EDS)和猝倒症状都具有显著的改善效果[3-6]。

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替洛利生显著改善了患者的 EDS,治疗第八周时,替洛利生治疗组的平均 Epworth 嗜睡量表(ESS)分值相对基线的变化显著优于安慰剂组(差异 -3.0,95% CI,-5.6 至 -0.4;p=0.024)[3];此外,另一项研究也发现,替洛利生 7 周的治疗,还可以使每周猝倒发作减少 75%[4]。安全性方面,替洛利生不良事件通常为轻度或中度的,且可预知、可控制[5];其说明书标注的【禁忌】为,对活性成分或任何辅料过敏者和重度肝功能不全患者(Child-Pugh C 级)及哺乳期患者禁用[6]。

图 1 替洛利生关键临床研究数据[3,4]

基于大量临床证据,替洛利生已先后于 2016、2019 年在欧盟和美国获批,并在 2021 年在海南开出国内第一张处方[7]。

在充分了解了替洛利生后,彬彬欣然加入了海南博鳌医院的替洛利生先行先试用药项目,完成了入组筛选并开始治疗。接受替洛利生治疗后,彬彬自觉有了显著的改善,生活中发生猝倒的频率也在降低,「不听话的睡眠」逐渐变得规律可控。

彬彬开始替洛利生治疗后不久,2023 年 6 月 30 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准盐酸替洛利生片,用于治疗发作性睡病成人患者的日间过度嗜睡(EDS)或猝倒[8]。不仅如此,替洛利生还在同年年底进入医保[9],发作性睡病患者获取药物的难度和成本又进一步降低。

2024 年 2 月,彬彬亲身体验了一把在当地的三甲专科医院处方拿药。看到药费账单的那一刻,彬彬欣喜地发现,本地医保报销后,一盒替洛利生只要几百块,而此前全程自费,治疗成本算下来每盒近万元。用彬彬的话来说,「感觉现在治疗发作性睡病,就像治发烧感冒一样简简单单!」

再添佳讯,儿童青少年患者也可用药

我国发作性睡病的发作高峰一般是在 10 岁以下,很多学龄期青少年患者会深受发作性睡病的困扰[1]。2024 年 5 月 21 日,儿童节到来之际,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进一步批准了盐酸替洛利生片,用于治疗发作性睡病青少年和 6 岁及以上儿童患者的日间过度嗜睡(EDS)或猝倒[10],这意味着我国儿童和青少年发作性睡病患者也将迎来首个治疗药物。

总的来说,虽然发作性睡病是一种罕见病,但国内发作性睡病患者的诊疗条件已经有了显著的改善和提升,正如张力三教授所言:

「发作性睡病,虽然罕见,其对患者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的影响却不容小视。这种疾病已经可以通过科学诊断和合理治疗,实现有效控制的神经系统疾病。

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和相关政策的完善,国内发作性睡病的治疗迎来了新的曙光。首款治疗药物替洛利生,先后于 2023 年国内获批上市,2024 年初纳入医保目录,2024 年 5 月又新增 6 岁及以上儿童青少年患者适应症,意味着更多的患者能够用得上、负担得起发作性睡病的药物治疗,其日间过度嗜睡和猝倒等症状有希望得到有效改善,从而有机会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

作为一名关注发作性睡病诊疗十几年的神经内科医生,我真情实感地希望社会能对发作性睡病患者群体予以更多的关注,帮助每一位患者得到及时规范的诊疗,重新找回生活的节奏。」

致谢:

感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神经内科 张力三 教授为本文提供的帮助。

本文经由 天津市泰达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赵伟、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陈应柱 专业审核。

内容审核:王茉

项目审核:邵澜媛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