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到来,气温升高,紫外线也越来越强,夏季做好防晒很重要。

5月25日是“全国护肤日”,一起来看如何延缓皮肤晒黑和老化,预防皮肤癌。

警惕皮肤的光老化

随着年龄增长,皮肤的自然老化不可避免,而光老化会让皮肤老化进一步加速。

我们每天接触的太阳光中,约有7%的紫外线,其中长波紫外线(UVA)占比较高,中波紫外线(UVB)占比少。一般来说,波长越短的紫外线,杀伤力越强。

长波紫外线,波长长、频率低、光子能量低,但是穿透能力较强,可达到真皮层,破坏胶原蛋白以及弹力纤维,造成皮肤松弛老化,加速皱纹的形成。

长波紫外线还能促进皮肤黑色素的形成,导致皮肤色素沉着,诱发或加重雀斑、黄褐斑等各种色斑。

中波紫外线,波长短,频率高,光子能量强,较小的剂量就可以引起毛细血管扩张,产生红斑。长期暴露可以引起角质形成细胞增生,导致皮肤肥厚、粗糙和皱纹。

但中波紫外线波长短,不易发生衍射,穿透能力较弱,只能穿透角质层进入表皮,对皮肤内部结构的影响较小,往往引起表面晒伤。

过度暴露于紫外线易诱发皮肤癌

长期高剂量的紫外线暴露,还会增加皮肤癌的发病风险。

日积月累曝晒,或短期过量曝露在阳光中的紫外线下,可使皮肤细胞产生突变,形成皮肤癌,常见于脸部、颈部、前臂和手背等。

每次暴露在紫外线下,皮肤细胞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长期累积的结果是,细胞内的突变逐渐增加,最终可能导致癌变。

长期的紫外线暴露,还会抑制皮肤中的免疫细胞,使其难以识别和清除癌变细胞,增加皮肤癌风险。

皮肤癌的早期征兆有哪些

皮肤癌是一种常见的癌症,常见于在户外工作或进行体育运动的人,以及日光浴爱好者。

肤色白皙的人也易患大部分类型的皮肤癌,这与其产生黑色素较少有关。

皮肤癌,通常在早期表现为小的、无痛的皮肤变化,如新出现的痣、斑点或溃疡。

如果皮肤新长出一些肿块、小疙瘩、溃疡等,尤其短期内变化明显,或皮肤上多年未变的肿物突然出现快速增大、颜色加深、反复脱皮溃疡、触碰容易出血、痛痒、基底部出现红斑或原来的色素痣周围长出新的“小痣”等变化,要警惕是皮肤癌前兆,及时到正规医院相关科室就诊。

三种常见的皮肤癌

50%~70%的皮肤癌是因紫外线辐射过量。常见的皮肤癌有三类:

1.基底细胞癌

多见于老年人,发病原因与日光照晒有密切关系,好发于日光照晒的头、面、颈部或手背等处,尤其是面部较突出的部位。

开始是一个皮肤色到暗褐色浸润的小结节,较典型者为蜡样、半透明状结节,有高起卷曲的边缘。中央开始破溃,呈大片状侵袭性坏死,可深达软组织和骨组织。

基底细胞癌的基底及边缘常有黑色色素沉着,本病呈慢性进行性发展。

2.鳞状细胞癌

发生于表皮或附属器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物,癌细胞有不同程度的角化。多见于有鳞状上皮覆盖的部位。

早期是红色硬结,以后发展成疣状损害、浸润,常有溃疡、脓性分泌物、臭味,多见于颞、前额及下口唇等。

3.恶性黑色素瘤

起源于皮肤黑色素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物,临床表现:不对称、边缘不规则、颜色不一致、直径大于6mm、进化或增大。

发病常见于手掌、足底及指趾等肢端部位。恶黑与其他皮肤癌相比,恶性程度高、进展很快、较早发生转移,因此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大多数皮肤癌是可治愈的,尤其是早期患者。起初,皮肤癌不会引起任何症状。因此,任何增大或持续超过数周的异常皮肤增生应到医院进行检查。

日常生活中做好防晒

大部分皮肤癌的原因,至少部分原因是,长时间暴露在太阳下。因此,想要避免皮肤癌,最好的办法就是防晒。防晒也有助于减缓皮肤光老化。

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好防晒?

避免日晒:在户外时,尽量寻找阴凉处,上午10点至下午4点(光线最强的时候)尽量减少户外活动,避免日光浴及使用晒黑床;

穿防护服:穿戴防护衣物,如长袖衫、裤子、宽边帽,最好再带一把遮阳伞;

涂抹防晒霜:根据说明涂抹防晒系数至少为30的防UVA和UVB的防晒霜,每两小时以及在游泳或出汗后重复涂抹。出门前大约20分钟就应该开始使用防晒霜;如果可以的话,每2小时涂一次。

正确选购防晒衣、皮肤衣

看标准:对于登山露营、徒步旅行、海边度假等需要频繁在阳光下活动的消费者,建议选择UPF50+的产品更适合。对于偶尔接触紫外线的消费者,选择UPF40+的防晒产品就可以了。

挑面料: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的防晒衣、皮肤衣面料是聚酯纤维,其次是锦纶、聚酯纤维和锦纶交织而成的面料。

聚酯纤维抗皱性和保形性好,具有较高的强度与弹性恢复能力。锦纶具有极强的耐磨性,密度高,抗皱性较好。氨纶弹性高,耐酸碱性、耐汗、耐海水性、耐干洗性、耐磨性较好。针织面料、梭织面料在面料舒适性和防风性上面各有优势。

选颜色:建议消费者尽量选择深色系面料的防晒衣、皮肤衣,对于同种材质的防晒产品,颜色越深,其紫外线防护性能越高。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