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药,看上去是平常的小事,但如果不注意吃药的方法,却会出危险。
5据WHO报告,在全球每年死亡的人群中,有近15%的患者是因不合理用药而导致。
我国每年5000多万住院患者中,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的约250万人,其中死于药物不良反应约20万人。
不合理用药的习惯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但很多人还不自知:胶囊拆开吃,药片碾碎吃……统统都是可以致命的问题!
01
为什么药物要做成这么多种剂型
药物进行有药片、药粉、药水、药膏等不同形态,为了使药物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满足不同用药途径,让患者方便、准确、安全地使用药物,研究人员研究出了几十种药物剂型,不同剂型有不同的给药方式,药物起效的速度也不同。
一般来说,起效速度由高到低是:注射剂,液体剂,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合适的剂型可使药品达到增效减毒的作用。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使用不同剂型的药物。
有些药物还会在外面包上一层糖衣或肠衣,这是为了防止药物遇到空气、光线、水分时变质分解,防止药物被胃酸破坏或者遮盖不良药味。
有的药因其特殊的理化性质,需要被制成特定的剂型
例如胰岛素和肾上腺素,口服很容易就在消化道里,被胃酸和消化酶破坏药效,所以这类药物一般都被做成针剂。
有的药剂型不同,适应症也完全不同。
例如硫酸镁,如果是硫酸酶水剂,口服可以导泻利胆,外敷可以局部消肿,硫酸镁针剂则是抗惊厥药物。
02
“花样”服药可能危及生命
你们见过把药碾碎或掰开再吃的吗?
是不是觉得这样更好咽下去或者更容易吸收。
实际上,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
有些药物在服用后,药物浓度不能在血液中维持很长时间,要维持药效就得多次服药,但这样用药十分麻烦,很影响患者的依从性。
于是为了减少吃药次数,研发人员好不容易通过各种高科技手段研究出了缓释片和控制片,可以让药物一点点释放药效,控制药效时间。
一旦碾碎,药品的起效时间就会“一朝回到解放前”,一次性释放出大剂量药物,然后可能引发各种不良反应。
但我们也得承认,需要掰开药品的情况是存在的,特别是对于儿童之类的特殊群体来说,他们的服药剂量一般会低于常规剂量。
但在开药时,医生一定会备注或提醒患者如何用药,如果医生没有说,那就不要多次一举,自己瞎搞。
还有的人因为觉得胶囊卡嗓子,而拆开胶囊直接吃药粉。
但这样的行为也可能危害身体。
药物做成肠溶药是为了防止刺激食道和胃粘膜或者药物需要到肠道中进行吸收,没了外面壳,药粉就会直接刺激胃部,甚至可能引发胃出血。
如今,我们接触到的药物剂型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方便有效。
科学家在不遗余力的为缓解人类病痛,攻克疾病难题而努力,所以每一种药物的诞生一定都选择了对人最友好的剂型,为了不浪费他们的心意,我们可别再“花样”用药了。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