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一片小小的玻璃渣,竟然能把大三甲的医生都“难”倒了?

近日,一则医生随意吐槽的朋友圈意外引发了广泛讨论。在该医生分享的病例中,患者因为手指扎进一片玻璃,从上海辗转至武汉求医,其中甚至包括知名三甲医院。然而,几天过去,患者手上的异物却并未得到及时的处理。

图源:刀客居 微信公众号

这名医生在朋友圈配图分享此则见闻,并写道:“怪事了,一块玻璃而已,X 线上还能显影,会取不出?”

取个异物而已,能难倒多少医生好汉?

被分享出来的诊断报告显示:患者右手中指中节指骨腹侧软组织内见条形稍高密度影,长径约 8mm,诸骨未见明星骨质异常,关节在位。

图源:刀客居 微信公众号

软组织异物是一种临床中常见的急症,虽没有统一的处理标准和指南,但医生们通常会根据异物的材质、所处部位等进行不同的处理。从图中看,患者手部的异物位于指腹软组织内,虽然情况并不危急,但碎片的长时间存在可能会增加感染风险,也有可能影响手指关节活动,原则上还是应该尽快取出。

一般来说,如果异物位置浅表,且有一部分暴露外,可在清创过程中直接予以摘除;如果位置较深,没有暴露在外或无法通过触诊探及,取出难度会增加很多,甚至往往需要手术处理。

某三甲医院普外科医生段崧(化名)表示,对于图中这类玻璃碎片,临床中确实比较难处理:“一个是玻璃太容易在取出的过程中碎裂。另一个问题就是,不论在放射学检查还是实际手术中,这种透明的材质都很难被看到。”

以广西某三甲医院的一篇回顾分析为例,在急诊科接诊的 162 例外伤性软组织内异物的处理中,金属异物的确诊率为 100%,摘除率达到了 97.9%;而对于非金属异物(包括竹木、玻璃瓷片、砂石、鱼刺鱼骨),这两个数字则分别只有 95.5% 和 92.5%。

另有研究表示,X 线可能对于小于 2 毫米的玻璃碎片的能力有限CT、MRI 和超声可用于检测 X 线未显示的异物碎片,但由于患者往往首诊在急诊,可能并不会在第一时间完善所有的检查,从而影响对异物的判断 。

西北某省会地区的骨科住院医师韩冬(化名)表示,类似图中的案例,碎片能显影加上长度差不多接近 1 公分,在临床中已经是比较好处理的情况。

“但实际术中瞬息万变,不处理可能还好;万一处理不好玻璃碎在组织里造成残留,反而引发感染。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从我的角度来说可能不会接手这样的患者。”

图源:评论区截图

评论区也有医生对于手术难度发表同样的看法:“取过两个,一个失败了;一个用了好几个小时,收了两百块钱。”

比手术更难的,是和患者的合理沟通

回到这则案例本身,能被一片小小的玻璃制约诊疗,除了手术难度本身,其实还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就在讨论发酵后,有疑似本院的医生进行回应,并非是医院的医生不接收患者,而是沟通方案后表示需要住院手术后,未能和患者达成一致,才导致患者后续前往其他医院继续问诊。

图源:评论区截图

“从医生的层面讲,需要影像学检查对异物定位,确认周围有没有伤及血管和神经;如果异物尖锐,要立即进行手术探查处理,防止异物进一步在体内游走。这些都是必要的。但从患者和家属的层面考虑,可能会觉得我就是扎了一根刺,为什么需要这么兴师动众?”韩冬分享道。

当两方的认知存在偏差时,如何和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让对方认可并理解治疗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

图源:评论区截图

“一个是要充分告知为什么要进行手术,异物不及时取出可能会产生哪些后果。同时也得清楚可能会有残留或者找不到的可能。”华东地区某三甲医院的普外科医生严明(化名)表示,自己就遇到过花费数小时都没有找到异物的情况,好在患者对此表示理解。

有研究显示,即使有充分的体格检查或影像学检查提示存在异物,仍有 15~31% 的异物会在探查中遗漏 。而在一项对于急诊异物处理的索赔案件分析中,玻璃是最常见的体内遗留异物,在未能诊断异物的医疗事故索赔中占 53%

有医生在评论区匿名分享过类似案例,在为患者处理手掌的碎玻璃时,因为不显影遗落了一块碎片被患者投诉。手术总共收费 200 多,最后医院却赔付了 38000。

“如果没有进行充分沟通,后续很容易在费用上造成误解。患者觉得花了大几千没有解决问题,医生也觉得穿几个小时铅衣辛苦手术却被误解,吃力不讨好。”段崧认为。

以浙江省医疗服务价格为例,体表异物表皮切开取出术的诊疗价格仅为 100 元/次,耳道、咽喉部位取异物则分别为 61、26 元/人次 但如果加之 X 线、CT、MRI 检查,或后续手术的麻醉费用、器械费用,取一个小小的异物,费用可能会从几百至上千元不等。

图源:参考资料 7

“确实会有医生因为费用的问题不愿意接诊这样的案例,但我认为遇到类似的情况,还是沟通会更加重要。毕竟,患者也应该对术中可能的情况和术后的效果充分知情。”严明说道。

策划:ame|监制:gyouza、carollero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