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免疫球蛋白 G(IgG)

免疫球蛋白 G 是人体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组成成分,约占人体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总量的 75% 左右,IgG 分为 4 种亚型,根据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 IgG1、IgG2、IgG3 和 IgG4。IgG 具有抗菌、抗病毒感染、中和毒素及免疫调节的功能,帮助临床上诊断患者的免疫增生、免疫缺陷、感染以及人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IgG 的常见临床意义

1)增高:见于慢性活动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IgG 型骨髓瘤、某些感染性疾病如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IgG 也可升高,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2)降低:见于抗体缺乏症、免疫缺陷综合征、非 IgG 型多发性骨髓瘤、肾病综合征、某些白血病、烧伤等。先天性低 Ig 血症,如 Bruton 型无 Ig 血症,血中 IgG 常 < 1>

IgG 亚型及其应用

1)IgG1:IgG1 缺乏见于各种原发性和继发性抗体缺陷,可以降低总 IgG 水平。IgG1 缺乏,有时联合其他 IgG 亚型缺乏,与复发性感染有关。

2)IgG2:选择性 IgG2 缺陷表现为病毒和细菌感染发生率增加,预示着免疫应答的功能缺陷。上呼吸道和支气管肺部感染患者血清 IgG2 浓度较低。此外,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 IgG1 和 IgG2 浓度较低,轻微肾炎患者尤为明显。

3)IgG3:一般病毒感染导致 IgG1 和 IgG3 亚型抗体增多,其中 IgG3 抗体首先出现在感染过程。IgG3 水平下降,经常与其他 IgG 亚型缺陷相关。

4)IgG4:IgG4 抗体往往在非传染性位点反复或长期暴露于抗原后形成,并可能成为占主导地位的亚型。此外,蠕虫或丝虫寄生虫感染可能导致 IgG4 抗体的形成,高 IgG4 滴度可能与无症状感染有关。IgG4 相关疾病(IgG4-RD)以血清 IgG4 浓度升高及组织浸润 IgG4 阳性浆细胞为特点,可能会影响多个器官,如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甲状腺炎、间质性肺炎、间质性肾炎、前列腺炎、淋巴结肿大等。

IgG 与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

中华医学会共识指出,伴有抗体缺陷 PID 是 IgG 替代治疗的绝对指征。根据下表抗体缺陷分类,应用 IgG 替代治疗:第 1 类和第 2 类 IgG 替代治疗一定有益,第 3 类很可能有益,第 4 类和第 5 类缺陷替代治疗则可能有益。

表 1 伴有抗体缺陷 PID 分类与相应的 IgG 替代治疗推荐等级

IgG 与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HIVIG]

HIVIG 由健康人血浆,经低温乙醇蛋白分离法或经批准的其他分离法分离纯化,去除抗补体活性并经病毒去除和灭活处理制成。在常规 HIVIG 制剂中除含有 IgG 单体(> 96%)外,还含有少量 IgG 二聚体、IgM 和 IgA。采用多价 HIVIG 治疗炎症和免疫系统等相关疾病是调节促炎和抗炎平衡的一种较有前景的治疗方法。

02

免疫球蛋白 A(IgA)

免疫球蛋白 A 是人体黏膜表面最丰富的免疫球蛋白,同时也是人体抵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它能够抵抗多种细菌、病毒、微生物等的侵入,对黏膜起到保护作用。IgA 主要以分泌型免疫球蛋白 A(sIgA)存在,sIgA 通过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pIgR)上皮转运体携带至气道腔,在吸入病原体的免疫排斥中起关键作用。

图 1 含 J 链的多聚 IgA(主要为 dIgA)结合 pIgR 形成 sIgA 的过程示意图

IgA 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sIgA 的 pIgR 片段被称为分泌成分,可支持 sIgA 的稳定性。研究发现,与非吸烟者和非 COPD 的吸烟者相比,COPD 患者小气道上皮中 pIgR 的表达降低,也就是说小气道表面的局部 sIgA 缺乏与 COPD 进展相关。

IgA 与支气管哮喘

目前临床上已经有相关研究发现 IgA 的水平与支气管哮喘的严重程度之间有紧密的联系,严重哮喘患者血清中 sIgA 水平与哮喘症状呈正相关,与肺功能呈负相关。并且发现 IgA 在临床上能够作为评估支气管炎症反应以及支气管哮喘气道重构程度的主要指标之一。

IgA 用于病毒治疗

传统的 IgG 抗体在阻止黏膜感染病毒可能面临重大挑战,而 sIgA 有能力在病毒通过上皮细胞的过程中拦截和清除病毒。用 IgA 中和若干种病毒,包括新型冠状病毒、流感病毒、轮状病毒、麻疹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已被在体内外证实。同时,临床上 sIgA 与抗感染药物的联合应用被证实可有效抑制患儿全身炎症反应,增强其免疫应答功能。

图 2 IgA 抗病毒的作用机制

03

免疫球蛋白 M(IgM)

免疫球蛋白 M 是人体中分子量最大的免疫球蛋白,主要由人体的脾脏以及淋巴结中的浆细胞合成,其含量占人体血清总量的 5%~10% 左右。IgM 具有较强杀菌、补体激活、免疫调理以及凝聚功能,其杀菌、溶菌、促吞噬和凝集作用比 IgG 高 500~1000 倍。

IgM 的常见临床意义

1)增高:见于巨球蛋白血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肝病及某些感染性疾病、胎儿宫内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巨球蛋白血症,无症状性单克隆 IgM 病等。

2)降低:见于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混合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继发性免疫缺损、选择性 IgM 缺乏症等。

IgM 与 X 连锁高免疫球蛋白 M 血症

X 连锁高免疫球蛋白 M 血症是原发性免疫缺陷病,IgM 水平可正常或增高,IgG、IgA 和 IgE 水平明显降低。临床表现多为反复感染、中性粒细胞减低,抗感染治疗效果差,常继发严重感染,易发自身免疫性疾病,易患肿瘤,淋巴系统增殖等,病死率高。

IgM 与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患者体内的 T 细胞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导致体内 B 细胞的负反馈相应减弱,而 B 细胞的增殖、分化等加强,产生大量的 B 细胞增强因子,致使 IgM 的产生,同时并使得 T 细胞处于激活状态,因此,支气管哮喘的发生与 IgM 的影响有关。

IgM 与 HIVIG

富含 IgM 的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与常规的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制品相比,在病原及相关毒素中和、补体活性调节、细胞因子分泌和免疫细胞活性的调控等方面更具优势。

研究发现,只含有 IgG 的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制剂并不能降低脓毒症患者的死亡率,使用富含 IgM 的 HIVIG 治疗的患者死亡率得到了显著降低,此外,富含 IgM 的 HIVIG 在器官移植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也显示出明显的疗效。

04

补体 C3 和 C4

人体血液补体蛋白总量约占总蛋白的 10% 左右,其中 C3 是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主要由巨噬细胞和肝脏合成,是参与经典激活途径第一个补体分子,其裂解能启动补体级联反应。补体 C4 是一种多功能 β1-球蛋白,是参与经典激活途径第二个补体分子,在补体激活过程中 C4 被水解为 C4a、C4b,两者在补体活化、促进吞噬、防止免疫复合物沉着和中和病毒等方面发挥作用。

补体 C3、C4 常见临床意义:

1)增高:少见,主要见于感染恢复期和某些恶性肿瘤患者,急性病毒性肝炎、心肌梗死、糖尿病、妊娠等也可出现增高。

2)降低:主要见于 SLE、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类风湿性关节炎、肾病综合征等。细菌感染时,常常由于补体替代途径的活化使补体水平降低。研究发现,补体 C3、C4 和抗 C1q 抗体水平异常是导致 SLE 患者病情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检测补体 C3、C4 和抗 C1q 抗体水平可对 SLE 的病情及治疗效果做预判。

科学审核:副主任技师 邢继成 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院区检验科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参考文献

[1]Subspecialty Group of Immunology, the Society of Pediatrics,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Editorial Board, Chinese Journal of Pediatrics. [Expert consensus on immunoglobulin G replacement therapy in 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Zhonghua Er Ke Za Zhi. 2019 Dec 2;57(12):909-912. Chinese.

[2] 魏刚,胡志东 免疫球蛋白 G 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 (5):637-639.

[3] 何贵强赵顺顺郎艳竹王小静欧阳瑶。分泌型免疫球蛋白 A 在慢性气道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J]. 实用医学杂志,2022, 38 (20):2620-2624.

[4] 黄碧莲,吴喜林,吴稚伟.sIgA 在抗病毒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J]. 中国免疫学杂志,2023,39 (07):1532-1537.

[5] 刘卿,叶生亮,朱丽媛等。富含 IgM 的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制品研究进展 [J]. 中国输血杂志,2023,36 (04):353-359.

[6] 刘秀平,陶珊。高 IgM 血症 1 例报告 [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11 (20):117-119.

[7] 王军辉,夏飞飞。血清补体 C3、C4 及抗 C1q 抗体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病情的相关性 [J]. 中国实用医药,2024,19 (01):79-81.

[8] 吴铭。人免疫球蛋白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J].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2023.

[9] 王兰兰。临床免疫学检验 [M].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