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徐汇区北部,东起常熟西至武康的路段中,藏着有“永不拓宽的64条小马路之一”称号的五原路,在拥挤的大都市里始终保持着老上海的文艺腔调。全长仅840米,既保留了老式的洋房建筑,也穿插着具有现代都市感的咖啡厅、设计空间,住在这里,仿佛掉入历史人文与潮流文化交融的边界地带,惬意雅致。

而这里,也是一对90后夫妻的家,男生做UI设计,女生则是自媒体运营,两个热爱生活,积极分享的人,在看到这个房子的第一眼就无法自拔,于是在户型面积不算尽如人意的情况下,依然选择了这套老破小,而后请来擅长去风格化、空间至上的设计师聂奇,一同完善居所,打造属于两个人自己的港湾。

“上海的老破小,是那个特定年代下的产物,在当下时代和居住的人群看来,是远远无法达到舒适生活状态的。而这个空间不仅面积小,户型缺陷也很突出。我能做的就是在满足两人功能需求的同时,让实用性和氛围感达到平衡。让他们在忙碌的生活之余有一个真正的灵魂栖息地。”聂奇如是说。

这套房子原本是个长条形一居室,户型中部凹进去一块,导致左右两边的空间被一条狭窄的走廊连接,无法贯穿通透。同时卫生间厨房都很小,采光、布局不合理,且基本不存在私密区域划分,所以设计师做的第一步,就是打破原有布局,重新规划,而后才是针对各个空间的需求来逐一调整。

而今,两人住进如世外桃源般的居所,窗外是烟火人间,窗内是惬意舒适,这些细碎的美好,成为按下生活暂停键的开关,治愈身心,平复焦虑~

房屋面积:37㎡

装修花费:40W

坐标:上海 徐汇区

▲原始户型图

▲改造后 户型图

空间布局上,聂奇改动了卫生间与厨房的关系。 扩大卫生间增添浴缸,满足夫妻俩对卫生间四件套的需求;同时因为两人做饭频次不高,沟通之后将厨房区域延伸至走廊,只保留基础功能,走廊改为水吧台,补充厨房收纳功能;最后便是缩小卧室空间,增加公区面积。

于是,原本的奇葩老房变身成一个容纳两人喜好的中古混搭新家,虽然面积不大,依旧展现出了独特的品味和生活气息。

小户型最大的问题就是逼仄感,不过这次改造中,聂奇利用浅色系墙面铺底,从视觉上带来空间张力,不拥挤的情况下增加清爽感,地砖也一改往常的深色系,选择了黑白相间的小砖呈现,自然而然地突出了空间的宽敞明亮~

在有限的空间里完成焕然一新的改造,强调软装是方式之一。

整个右边区域作为家里采光最好的地方,不做额外硬装设计,让其以软装陈列的方式,呈现出最放松的生活状态。 主视觉色调集中在暖黄、墨绿两种,暖色基调可以更好地吸收阳光,赋予空间温度感,将房子原本的韵味激发出来,也恰到好处地铺展开整个空间的中古格调。

在整个中古风的基调上,聂奇选择了质朴且有厚重感的家具单品来丰富空间。

最惹眼的,当属来自失物招领的KARIMOKU沙发,绿色与木质绒布组合,配上屋主特意淘来大理石纹面小茶几,沉淀出满满的生活故事感,让人陷入远离世俗的生活梦境之中,感受时间的缓慢流淌。

沙发之上,抛开传统的装饰画、摆件,转而选了一张小体量的块状花纹毛绒地毯作为装饰,和谐有趣还不失灵动感,这些具有质感的材料,让空间滋生出更耐看的复古氛围。

另一边的置物架设置,也是基于两人不看电视的习惯,书籍、音响、艺术画以及屋主从各地淘来的小摆件一一陈列,日常在这听歌翻书,好不惬意。

去掉阳台与起居室的隔墙,是增加室内采光最直观见效的方式之一,同时也能更充足地利用空间,不浪费一丝一毫的面积,圆桌搭配两把单椅,外加一盏“绿”意盎然的吊 灯,在温馨的空间里预留下两人的三餐四季,坐于窗前,风景独好。

圆桌与藤编椅简约自然,舒适又不乏实用 。

一整片老钢窗是老房子与这条路呼吸与共的接口 ,虽然内在设计大改,却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这个部分,使之始终保持着与周围环境的有机结合,搭配上百叶窗帘,舒适温暖。

隐藏在墨绿色帘幔背后的,便是两人的睡眠舱。

原本,整个起居室空间是开敞式,分区不清晰也毫无私密性。于是聂奇的设计思路便是尽量缩小睡眠区域,放大公共空间,增强交互感。以半封闭式的舱体概念,保证夫妻睡眠区域的隐私性。灵活的帘幔,不仅与空间完美契合,也营造出戏剧性的场景感。取舍之间,这里也变成了两人最爱的安全感空间,满满包裹感非常有利于睡眠。

睡眠舱内使用墨绿色乳胶漆涂刷,与卫生间绿色小砖形成呼应。

睡眠舱的对面,聂奇设置了一面整墙收纳柜。 藤编面板搭配深色木质调,黄铜材质把手,让衣柜接近成品家具的同时,也避免了生硬的定制家具触感,看上去更像是件独一无二的中古家具,融洽地融合于空间之中。

在当下这个潮流刷新频率极快的时代里,太跟风反而会缩短家的“时尚寿命”,而真实依据喜好与生活习惯出发,凝练沉淀了多年的经典设计,才是真正能与时光并存的艺术力量,带给家更多的独特与厚重感。

厨卫关系调整后,卫生间被规划出细致清晰的功能性。与外部空间不同,这里主要依靠墙砖色系和花纹,打造出一个清新自然的实用性空间。

结合屋主希望拥有一个独立浴缸,可以在忙碌之外泡澡放空的愿望,聂奇打破原有空间结构,将原厨房大部分空间挪给卫生间,最大限度增加面积,完善了洗漱、如厕、沐浴、泡澡全部功能,直接提升居住体验感。

同时,洗手间的墨绿色也与公区相得益彰,彼此呼应。浴缸墙面还增加了滚花玻璃,通透感拉满。

大部分空间挪至卫生间后,厨房空间变得有限。于是聂奇在剩下的厨房空间基础上,将原墙面向内推进10cm,打造出一个集合料理台、洗菜池等为一体的水槽台面,整个台面共40cm宽,足以满足屋主日常简餐料理的需要。

延伸而来的窄走廊作为水吧台使用,同时定制收纳柜、搁板,增加空间收纳力。

寸土寸金的地段里,夫妻俩不仅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小窝,还实现了所有对家的期许。

正如当代人的生活观念,房子可以小,但生活不能将就。自成体系的审美,让他们在一众眼花缭乱的风格里,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品质感。从而构建出属于自己的风格和沉淀感。岁月有温度,家中有故事。

(本文转载自装个好房子,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